1956年,丹阳延陵区和司徒区合并为延陵区,区政府设在培棠村上。第二年遇上大旱年景,地处行宫的后河两岸生长旺盛的稻苗严重缺水,狭小古老的后河早已河底朝天,稻苗面临着干死的危险。
后河的地形是南低北高,南边连接香草河口,北边直通丹句公路。依靠前辈建造的姚圩闸、西岗闸、东贺闸,分为四级节制、蓄水灌溉,从南至北总长7公里,南北地面高低相差10米左右。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延陵区区委书记张元良和区长王淑三共同努力,组织区乡干部,深入后河两岸组织发动群众抗旱保苗。当时,区政府召集后河两岸的男女青壮年一千余人,集中了60余部龙骨水车,组成四支队伍,从香草河口筑坝,实施四级翻水,龙骨水车做到悬人不悬车,车水的号子声响彻云霄,惊天动地。经过20余天的日夜苦战,终于战胜了干旱,确保了后河两岸马场、王甲、五村、西岸,尤其是最上游的东贺、西贺两个大村近万亩良田的稻谷获得较好收成。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后河两岸人民群众策群力、战天斗地的辉煌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