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剑蕾
盛夏,正是阅读的好时节——孩子们在过暑假,大人们在闲暇时也因为高温减少了外出,除了上网、打游戏以外,阅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那么,您喜欢在哪儿看书呢?在网友“mmz”看来,丹阳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合适的看书地点,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进行了一番寻觅。
怀旧
市图书馆:传统借阅仍是好选择
说到读书的地点,很多人会想到图书馆,位于西环路的市图书馆规模不大但功能齐全,是市民的好选择。网友“安乐茶饭”说:“对小孩子来说看书是需要良好氛围的,想想我们小时候图书馆是多么的热闹。”时值暑假,图书馆是不是成了孩子们的天下?带着疑问,记者去图书馆进行了采访。
走进一楼阅览室,很多放暑假的学生正在看书、自习。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平日里老人们是图书馆的常客,他们很喜欢来图书馆阅读期刊报纸,也会借一些人物传记等书籍回家阅读。暑假里中小学生们来得比较多,他们最喜欢看的是一些世界名著和通俗小说。另外还会有一些大学生和参加各种考试的考生前来自习。”在二楼,记者见到了聚在一起读报看书的老人们,气氛十分静谧平和。经过简单的交谈,记者得知他们大都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一些是乘公交从较远的地方过来。三楼的少儿图书馆则没有这么安静,不时会有小朋友和家长低声谈论。小读者们有的和家长一起读一本书,有的自己在书架前挑选书籍,还有的在电子屏前熟练地阅览电子书籍。
“为了更好地服务孩子们,我们的少儿图书馆在暑假期间全天开放。”图书馆工作人员朱山红接受采访时说道,“不过每周三上午我们会进行闭馆整理,还请家长和孩子们注意。”采访结束时,记者注意到图书馆还开通了微信服务号和APP,读者们在手机上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各项功能。
转型
书城:混合经营,仍有阅读空间
市中心的丹阳书城是很多丹阳90后、00后的童年回忆,2004年刚开业时,书城整栋楼都布满了各式书籍,一到节假日,看书、买书的人络绎不绝。随着网络售书和电子书的普及,实体书店受到很大冲击,现在丹阳书城仅有三楼的人文社科类和四楼的教辅类两个区域还在销售实体书籍。但在这仅有的区域,记者还是发现了很多读者。三楼的阅览区坐满了人,他们大都喜欢阅读一些生活实用技能或是小说传记类的书籍,男女老少皆有。在交谈中,记者发现大多数读者只是前来阅读休闲,并不打算购书。四楼教辅区情况大不一样,除了一些正在阅读《希腊神话》《上下五千年》之类书籍的小朋友以外,大多数是带着孩子或独自前来购买教辅书籍的家长,收银台前付款需要排队。
如果说“老书城”的现状颇有些“绝地求生”的味道,那么一街之隔的金鹰广场内,一家“新书城”则上演着截然不同的场景。云扬书城打造的“四月天文化空间”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除了图书文具、体育用品、艺术品等商品以外,记者还发现了很多本地文化元素,比如主题图片长廊、“齐梁书苑”阅读空间等,此外还有一些咖啡吧之类的休闲设施。据悉,这里也经常举行一些文化活动。
融合
爱读书吧: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再思考
万善公园有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里面经常能看见安静看书的人和一些成群结队的志愿者,这就是爱读书吧暨丹阳市志愿者精神展示馆。据了解,爱读书吧是运用社会化参与、志愿者管理模式进行运营的。走近这幢两层楼的建筑,以木质为主材的装修风格与满满的书本一起一下子将人带入了阅读的世界。一楼大厅内,有好几位读者正在埋头阅读,记者注意到这里设置了课堂,二楼还有志愿者活动室。据负责人刘丹介绍,25日这里就进行了一场志愿者活动。在我市,像这样的免费阅读空间还有云阳街道服务大厅、云阳街道兴隆苑社区服务大厅等。如果您有闲置书籍,可以捐赠到这些地点。
好的免费阅读空间能让阅读成为风尚,而将公益活动功能引入这样的空间,则是规划者、设计者对“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利用公共空间”这个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产物。让空间服务社会,让人们能参与更多有益身心的文化休闲活动,正是这种场所存在的意义。
探索
自助图书馆:7X24小时的阅读可能
喜欢逛公园、跳广场舞的市民应该早就注意到了:在人民公园“好人馆”门口、万善公园北广场和法治广场西北角都出现了一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小亭子一样的建筑里,有一台类似ATM机的设备,透明玻璃后面则是各式各样的书籍。根据文字提示,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自助办证和借还书。26日晚,法治广场上全是跳广场舞和散步的市民,记者在自助图书馆旁守候许久也未见有人来借还书,只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家长好奇地打量着,记者随即询问他是否会使用这个设施,他表示未来愿意尝试一下。话音未落,一位刚才还在跳舞的阿姨主动前来与记者谈话,原来她就住在广场边的社区,每晚都会来跳舞,得知记者正在采访,她表示家中“老头子”就是这个设备的“粉丝”。“去看书的地方要么就是要到街上去,要么就是光看不买不太好意思,所以有了这个无人图书馆还是蛮好的。一开始他不会用,后来叫我儿媳妇过来帮他办的卡。”阿姨说道。
结束和阿姨的交谈后,记者观察了书柜里的书籍,这些书多为人文社科类,但也不乏《中国机器人》这样的专业类,应该说覆盖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将自助式借阅设备放在开放的广场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这大大减少了读者的时间成本,也突破了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像这样的探索,我们还能有更多:电子化的24小时图书馆,比“漂流书屋”更便于管理的共享图书设施……
新潮
悦书房:让文化更商业,让商业更开放
在法治文化广场附近有一间三层楼的商铺,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隐藏其中。悦茶小馆看起来是一家精致的茶社或餐吧,但步入三楼的“悦书房”,浓浓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对来茶馆消费的顾客开放,更是一个服务社会的文化场所。“悦书房”会不定期为注册会员们开读书会,一起品读经典,除此以外,所有的活动都是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这里附近的居民经常会过来看书、休闲,我们都是不收费的。”店员说道。另外她还委托记者提醒市民,“悦书房”开放时间是9:00-17:30。
谁说只有书籍“唱主角”才能做文化阅读空间?在很多城市,咖啡吧、轻食店、服饰店、花店等商业空间都会开辟阅读相关的文化区域。丹阳的邻近城市常州就有一个知名的文化空间“半山书局”,餐饮+休闲+阅读的模式在那里运行得非常成功,相信未来丹阳也会出现类似的商家。这既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而城市也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空间而变得更加富有人文气息。
未来
期待全民参与,共创新读书文化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丹阳要呈现更多人文气质,不仅需要更多官方建设的阅读空间,更需要所有商家、市民的积极参与。不知道提出“丹阳无处可看书”这个观点的网友“mmz”会不会看到这篇文章进而有所改观,但我们更加希望的是未来某一天,丹阳处处是书香,再也没有一个丹阳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