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⑥
村民变“股民”,幸福指数水涨船高
——“股改第一村”车站社区“智取”富民路
本报记者 尹媛 旦平 通讯员 殷琴
严月仙(左一)和“股民”们为了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积极讨论、献策。
去年年底,“股民”喜领分红。
记者 尹媛 旦平 摄
盛夏伏天,烈日和高温多多少少“逼退”了众人议事干事的热情。
然而,昨日正午太阳最毒、温度最高的时候,开发区车站社区居民严月仙拉着老伴吴昌荣却在家中热烈讨论着,尽管额头直冒汗,她也顾不得开空调歇一会儿。“社区马上要开第四次股东代表大会了,我作为‘元老’级别的‘股民’,肯定要积极参与啊!这段时间我收集了不少其他‘股民’的意见和建议,你帮着看看、琢磨琢磨,大家可都盼着车站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每年的分红越来越多呢!”吴昌荣一边帮忙整理严月仙心急之下弄乱的“股民”分红账单,一边出言安抚道:“天气热,你别再这么急性子,今年可是换届大会,胡书记肯定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开会必然提前通知,你非急着这一时半刻的做什么呢?再说了,现在社区发展得很好,大家伙的意见和建议都是锦上添花,没必要急吼吼地像雪中送炭似的。”虽然自己并不是“股民”,可每年岁末时,吴昌荣都会帮着老伴为社区分担,给村里的“股民”分红,因此他也亲见了这十多年来,车站社区的“股民”们领到手的分红翻了几番。
“去年年底,社区拿出163万元进行分红,基本股每股为6600元,农龄股每股为40元,比2005年第一年分红时的基本股每股500元、农龄股每股3元,分别上涨13倍左右。”说起“股改”进行到第14个年头最直观的成效展示——“股民”实际拿到手的分红收益,车站社区党委书记胡小锁脸上不无自豪。胡小锁告诉记者,每年社区的分红额度都在上涨,至少是当年集体资产经营性收入除去成本后的纯利润的20%。“去年,我们分红最少的村民小组拿了10万元以上,分红总数最多的是我们吴家塘村,拿了33万元。这些,可都是实打实分到‘股民’手中的硬票子。”
村民成“股民”,坐在家里就能拿分红。这些年来“车站人”这般令人艳羡的幸福,起源于十几年前的“开先河”“吃螃蟹”。
2004年,当时的车站村迎来“巨变”。“由于所有耕地被开发区征用,农民变成了居民。不少农民提出,要将集体资产变卖后分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胡小锁说,由于在全市没有先例,这件事没有获得上级领导批准。经赶赴多地考察学习,并立足车站实情积极探索,村中最终拍板“建立股份合作社”。“因为丹阳乃至镇江都没有村这么做过,所以我们从提出想法,到最终拍板,先后分批召集干部、党员、骨干百姓代表开了几十次会,做了大量工作,才成功统一了思想,并获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赞同与支持。敲定股改方案及推行措施后,我们又花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清产核资、人员鉴定、农龄计算等准备工作。2004年当年,车站村正式开始试点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依据拟定的股改方案,当时的车站村将股份分为基本股和农龄股,要成为“股民”,必须是“原住民”;想要获得基本股+农龄股,必须是2004年前一直生活在村里,从未搬出去的“铁杆”村民,要是中途搬出村,便只能拿到农龄股分红。此外,车站社区对股民数量的控制一直很严格。改革之初,车站村有1670位股民,其中,基本股239股、农龄股22000股。但按照“基本股永不增加、持股人去世则消失,农龄股持股人去世后可由亲属继承”的原则,目前车站社区的基本股持股人仅剩140人。“我就是既有基本股又有农龄股,所以2017年我总共拿到了8000多元的分红,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严月仙今年74岁了,她说自己在社区待了大半辈子,一开始当上“股民”时,心里还有些不踏实、怕分不到几个钱,可这些年来眼见分红接连翻番,幸福指数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车站社区的富民之路并非初始于股改、也不仅仅局限于股改。熟悉车站社区的人并不会陌生,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被大众划归于“穷区”的车站村便已开启了“智取”致富的征程。
“我们先办了车站综合五金厂,‘消化’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干部的工资问题。后来随着形势转变,我们又凭借紧挨火车站的地理优势新建了康乐饭店(旅社),1980年正式开业,为来往旅客提供吃饭、住宿的便利。”时任车站村村会计的胡小锁记忆犹新,由于康乐饭店门前宽敞且人流量大,诸多在康乐吃饭、住宿的眼镜商贩渐渐在此形成了眼镜买卖的小据点。“后来,由于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经多方协商推进,最终在附近九曲河岸边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辟出了1300多平方米的地方,引导所有眼镜商贩聚集于此。而这,也就是华阳眼镜市场的雏形。”1986年,华阳眼镜市场正式挂牌开业,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更经历了五次扩建,直到2014年5月拆除正式并入中国丹阳眼镜城。
如果说最初的华阳眼镜市场为车站社区积累了可观的“第一桶金”,那么近年来“车站人”不断与时俱进调整思路、最大化发挥地理优势、利用既有资金盘活资产等“智举”则进一步壮大富足了集体资产。“2003年,为了方便周围村民,我们新建了华阳菜市场;2003年至2006年期间,我们将村中的塘、沟、荒地等闲散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建设了一批标准厂房;2007年,经过缜密调研、选址,我们动工建设了朝华模具城,并于2008年年底正式招商……现在,我们车站社区集体固定资产已达2亿余元,去年经营性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胡小锁说,如果接下来包括模具城二期等未来规划能一一成行,那“车站人”的钱袋子势必会越来越鼓。
“虽说当年村里股改时我就双手赞成,可做梦也没想到几块钱一股的分红如今能翻成几十块啊!所以,车站以后的发展,我们也更加看好、更加期待!”65岁的社区居民吴庆华说,自己和老伴严美兰都是拥有农龄股的“股民”,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忠实拥护者,因而老两口也丝毫不怀疑,未来车站社区会继续给他们这些“股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幸福佐料。
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
丹阳日报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