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④
“苦日子”催生发展“金点子”
——从一幅幅标语感受曲阿街道高楼社区的发展脉动
本报记者 蒋玉 丽娜 通讯员 彭秋忠
高楼社区一角。
记者 丽娜 蒋玉 摄
丁春华是曲阿街道高楼社区人。几十年来,在社区显眼地方的墙壁上,丁春华曾写了又刷,刷了又写,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每条不同内容不同字号的标语背后,书写的都是时代风云,亦是高楼社区的发展变迁。
记不清自己是从哪一年开始刷标语,但最让丁春华记忆深刻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自己刷下那条新标语时的惊奇与欢欣。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安徽凤阳县东部小岗村的一个茅草房内,18位农民冒险在一份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春雷唤醒了中国农村大地。丁春华回忆说,夏收后的一天,他提着涂料桶在村里很多面墙上刷写“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标语,村民们争相围观。
自那以后,高楼各处的墙面上,以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建设乡村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纷纷上墙。其中,修路、接自来水这类完善基础设施的标语成为“高楼人”的集体记忆。
“1986年,我从部队回到家乡;1994年10月,当选为当时还是高楼村的党支部书记。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道路也坑洼不畅。为此,我上任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修路、接水,搭好高楼的发展‘舞台’。”高楼社区“当家人”丁金平告诉记者,修路和接水,是他上任后干的头两件大事。为了筹集资金,丁金平除了发动村民集资外,还四处跑企业、找关系,游说在外经商的高楼能人捐款,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可谓“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也正是凭着这股坚持,当时的高楼村提前完成了村道硬化、绿化工程,并成为原先所属辖区——大泊镇内通上自来水的“第一村”。
标语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站在墙上的历史。除了修路接水,高楼社区内墙头标语更多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个具体体现。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些被丁春华刷在村口最显眼位置的标语,无一不成为高楼发展的见证。
路好了、水有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村级经济,带领村民们真正摆脱头上“欠发达”这顶帽子?1996年,随着沪宁高速公路大泊出口站建设完工,高楼将目光瞄准了毗邻高速公路大泊出口这一区位优势,规划打造村级工业园招引大项目。2000年,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集资,将村里旧房改造成为标准厂房后,村干部到处跑项目,引进外来老板投资办厂。鑫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丁金平引进的一家企业,如今在高楼发展已经颇具规模。
时光的脚步匆匆向前,2002年,原先高楼村所属的大泊镇被拆分并入曲阿街道,原先一幅幅墙面手写标语也被横幅定制标语所替代。伴着“发展落实到基层““村级要先富,街道才能真富”等一系列横幅标语的悬挂,高楼也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借助区域重新划分带来的政策扶持,我们创新发展的胆子和步子虽然更大了,但也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项目引进原则,精选大项目、好项目,先后成功引进了尊龙光学、彤明高科、金鸿铜材等我市一批喊得出名字的大企业。”丁金平告诉记者。
抓住机遇,再凭着一股子冲劲和干劲,高楼社区就这样由小到大一步步地慢慢积累,集体实力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社区引进大小工业企业40余家,年度工业销售近10亿元,集体投资建成标准厂房累计达4万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富裕村标准。
“经济发展了,做强民生蛋糕,也成为我们社区的新发力点。”丁金平表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与美丽乡村、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政策有关的标语悬挂在社区的大小角落,这也时刻提醒着社区两委班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成果惠及百姓。对此,近年来,高楼社区每年用于改善民生的费用不少于100万元:投资10万元配建了电教室、图书阅览室、一站式服务大厅,投资15万元建设了篮球场和居民健身广场,投资10万元配备10名专职保洁员做好日常保洁,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尊老补贴,帮助5名年轻党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办起了自己的经济实体,培育了远程教育科技示范户2户,指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压塑、铜材加工、眼镜销售、镜片加工等5个致富项目。此外,根据社区实际财力,丁金平还提议社区两委班子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重点倾斜,在居民的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并逐年提高标准,并大力组织社区党员与爱心志愿者关心弱势群体,重点对社区内失独家庭、精神病、白血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形式的帮扶。
今年初,为让群众更深层次地共享社区发展成果,高楼社区又积极响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为我市7家改革试点村(社区)之一。“有了这个,以后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心里也更有底了。”采访中,61岁的高楼社区居民王洪林兴冲冲地拿出自家的股权证向记者展示。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15日,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他还作为居民代表从市领导手中接过了《丹阳市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和社区的另外2951名股民共同成为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东。“与社区大小墙面的标语频繁被刷新同步,这些年,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直观的收入增加到房前屋后的环境改善,从越来越多的高楼到家家户户的小汽车,再到今后年年会有的分红,这些都是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我们很满意。”说起对家乡面貌及自我生活变化的感受,王洪林满脸笑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