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加工作坊到一个产业园区

核心提示: 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书写了壮丽篇章,我市城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

“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①

从一个加工作坊到一个产业园区

——司徒谭巷村民幸福生活背后的发展故事

本报记者 龚佩玉 周德传

04abeccd19b39d9d80c95d4c9cc51951

图为现代化厂房林立的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创业园。

记者 也平 摄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书写了壮丽篇章,我市城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小村看变化,丹阳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刊发记者在全市乡村的实地采访,记录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丹阳人敢闯敢试、创新图强的奋斗历程。

每天,在司徒镇谭巷村村委会,不但能看到上班的村干部和办事的村民,还常有三三两两的老人进进出出。原来,谭巷村在办公楼里专门为全村老人安排了活动室。隔着老年活动室玻璃门,总能看到几位老人或挥毫泼墨、或品茗聊天,脸上神情全是闲适、惬意、满足。谭巷村老年协会会长谭生海告诉记者,1987年,谭巷就成立了村老年协会,每年组织多场尊老敬老活动,村里老人不仅物质生活水平节节高,精神生活也特别富足。

在谭巷村,不但老有所乐,这里的孩子也有特殊待遇。今年暑假刚开始,谭巷村第13届夏令营就开营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让村里整个夏天都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

这一老一少美好的生活画面,正是如今谭巷村人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幸福生活的背后,有一个关于谭巷村人在时代浪潮中一次次抢抓机遇的发展故事。

提起谭巷村,司徒的干部脱口的评价就是“那个村条件不错”。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谭巷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2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说起谭巷村今天的发展成就,不得不提及我市的名片产业——眼镜产业。

“丹阳的眼镜产业起源于司徒,而司徒眼镜产业的起点就在我们谭巷村。”谭巷村原村支书谭新正自豪地说。今年71岁的谭新正在谭巷担任过多年村干部。1991年~1992年,谭新正任谭巷村书记。说起谭巷村的发展,他如数家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村有人在苏州眼镜厂上班。带回来技术后,村里就集资办了个小加工厂,主要业务是磨镜片。”“这个我有印象。”谭巷村现任党委书记谭来训接过话头说:“那时我还小,但那个加工作坊就在我家旁边。”

两任村书记说的这个加工作坊,就是谭巷村第一家村办企业的雏形,因为规模小,司徒镇志里都找不到记载。

到了1976年,在加工作坊的基础上,谭巷创办了第一家自己的村办企业——丹阳县眼镜二厂。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眼镜二厂快速发展,产值不断提升。

“1982~1983年,是厂里效益最好的时候,那时厂里每年利润有200多万元呢。”谭新正骄傲地告诉记者,村里有钱了,就开始改善基础设施,1991年,谭巷村每个自然村间都通上了水泥路,这在当时可是件大喜事。

回忆起那个年代,正在活动室欣赏字画的几位老人感叹,当年,谭巷村正是抓住了大力兴办村办企业的政策春风和发展机遇,从此进入我市富裕村行列。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加大外资引进。从1992到1993年,眼镜二厂从台湾、香港等地陆续引进资金,先后以合资的形式成立了东方公司、莱菱公司和承达公司。谭新正告诉记者,现在的江苏东方光学有限公司就是由当初的东方公司发展而来,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极少数能从原材料至成品全程自行制作加工的眼镜企业。东方光学官网公布的信息是:中国知名的金属光学镜框重点生产企业、镇江百强企业。

之后,通过“以外引外”,东方公司又引进海昌公司。1996年9月,位于司徒谭巷的海昌公司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多年来,海昌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改造设备、升级技术、扩大生产,现已成为隐形眼镜行业屈指可数的大品牌、全国最大的隐形眼镜企业。

赶上这轮招商引资大潮,谭巷乃至丹阳的眼镜产业形成了规模,成长为地方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丹阳眼镜”叫出了名气。谭巷人在这轮发展大潮中,乘势而上,先是大批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几年后,一批有技术、懂市场、敢闯敢拼的人又离开工厂开始创业,一批中小眼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茁壮成长。村党委书记谭来训说,目前,谭巷村有大小眼镜企业70多家,司徒更是涌现几百家眼镜企业及配套企业。

眼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司徒镇开始着眼产业的集聚集约集中发展。2007年,该镇在谭巷村规划建设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创业园,规划总面积5.36平方公里,现已入驻100余家眼镜企业,包括亚洲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万新公司、全国最大的隐形眼镜企业海昌公司、全球最大的眼镜网络销售专业化公司淘镜公司、全球第三大眼镜电商易佰得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因其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集聚效应,先后被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产业园区”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

随着眼镜产业区域品牌效应的释放,又为谭巷村人带来了新一轮创业潮。不同的是,这一轮创业者更年轻,也更有知识。他们不再是从工厂打工积累技能起步,而是依托“丹阳眼镜”这块金字招牌,紧抓“互联网+”机遇,分享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效益,一批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

对此,谭来训深有感触:“现在村里有一群年轻人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做起了眼镜生意,刚起步的开个网店,条件成熟的开网店+实体店。卖眼镜,我们有产业优势。我的女儿也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做电子商务四五年了,还真行,是一个门路。去年,我们村还被评为省创业型村呢。”

采访结束后,老支书谭新正陪我们乘车参观了一圈建在村里的眼镜产业创业园。看着眼前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和不时出现的穿着不同工厂制服的年轻人身影,老人不禁感慨:“当年的眼镜二厂在一轮轮发展浪潮中已经淡出,但谭巷村人和眼镜产业的渊源还在续写。”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