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琴正在照顾母亲。
记者 菀滢 旦平 摄
“一家人欢聚一堂,祝妈妈健康长寿,欢歌笑语喜气洋洋,暖流涌上心头……”寻着悠扬欢快的歌曲,在皇塘镇蒋墅北角落苏元琴家中,看到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唱着生日歌、切着生日蛋糕,这是苏元琴又一次组织全家老小为她的母亲过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孙祖三代齐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苏元琴是鹤溪中学的图书管理员,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不便,但她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影响工作,每天都要拖着残疾的腿艰难的爬上学校五楼的图书馆,从不迟到早退,每天还要到邮局拿报纸刊物,分发到每个办公室,而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虽平凡、简单,但我喜欢这份工作,周围的同事也并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这让我觉得工作很舒心。”苏元琴说道。
回到家中,苏元琴对老人更是孝顺体贴。苏元琴的公婆已去世多年,她的大哥在北京工作,老人年事已高,加之路途遥远,又对家乡难舍,所以不愿离开家乡跟随儿子定居北京,于是,作为女儿的苏元琴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毅然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住在一起。“我母亲一生实在是辛苦,现在年岁渐长,我有义务好好照顾她。”每次说到母亲,苏元琴的眼圈都红红的。她告诉记者,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几个拉扯大,一个女人,当家里的顶梁柱确实不容易,她所经历的是常人想像不到的磨难,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母亲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母亲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更是从牙缝里省钱、东借西凑供他们几个子女读书,先后助他们成家立业……母亲对孩子的悉心教导和不离不弃,让苏元琴的兄弟姐妹从小就学会了感恩和知足,各自成家后,他们对母亲都非常孝顺,尤其是苏元琴。
2012年,母亲生病,苏元琴不顾自己腿脚不便,陪老人到镇江江滨医院就诊,医生说由于膝盖骨坏死,老人急需手术换人工膝盖,让她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能否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法和承担5万多元的医疗费。苏元琴和在北京的大哥通了电话,得到大哥的同意后就立刻在手术单上签了字,为母亲交足了医药费和手术费。她说:“为母亲尽孝心是我们该做的,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是用金钱无法计算的,花再多的钱也要把老人的病治好。”住院期间她不顾自己腿脚不方便,昼夜守护在母亲身边,给老人喂水喂饭、翻身擦背、端屎端尿……老人心理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出院后,尽管母亲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因为年纪大了,加上年轻时操劳过度,身体大不如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病缠身,终日不能离药,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到医院检查、输液保养。看到为子女操劳一生、到老了本该享清福的70多岁的母亲饱受病痛折磨,苏元琴心里难受极了。
出院后的母亲需要人贴身照顾,苏元琴索性搬到母亲房间住,每天晚上给老人洗脚、剪指甲,陪老人聊天,夜里起来给老人盖被子,悉心照顾老人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初,老人下床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不省人事,幸亏苏元琴及时赶到,立即喊了救护车将老人送到医院,通过一天一夜的抢救,老人的命是捡回来了,但从此变成半身不遂。由于瘫痪病人的饮食和常人不同,苏元琴就变着花样给老人做清淡的饭菜、买可口的食物;为了寻找给老人治病的良方,她跑遍了周围的大小医院。
苏元琴白天要工作,没时间陪母亲,晚上她就陪老人拉拉家常、谈谈琐事;自己没时间,老公儿子也要给老人洗洗脚、捶捶背。夏天来了,他们会检查母亲屋里的空调运行是否正常,窗纱、门帘是不是该更换了;冬天到了,他们为母亲添衣加被防止生寒;母亲爱听戏,他们为老人接上有线信号,把电视机调整到戏剧频道;雨雪天路滑,扶老人如厕,为老人擦洗……这些琐碎的事情,一干就是四五年。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苏元琴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事,他们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面对老人的永远是一张笑脸,再忙,他们也会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他们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们现在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们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们。”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老公、儿子对老人都十分孝顺。苏元琴不在时,他们就为老人端茶送水、抹桌扫地。就连新过门的儿媳,不到一星期就学会了为老人洗脚捶背。街坊邻居提起他们一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或许,正是因为家庭的责任感让苏元琴变得要强。在周围同事和朋友的眼中,苏元琴就是“认真负责”的代名词。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无论大小事务,她都力所能及,有时同事因为她腿脚不便想照顾她,帮她分担工作,她都会婉拒。今年5月,苏元琴家庭被评为丹阳“最美家庭”。
“做好分内事是我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孝敬老人是我对自己生活上的标准,同样也是给我的后辈树立好榜样,将尊老爱幼的美德传承下去。”苏元琴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