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过去的除“四害”场景。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掀起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按照当时《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要求,“四害”定为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当时国家为什么要提出“除四害”?大家都知道在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有很多是经由老鼠、苍蝇和蚊子传染的。而消灭麻雀则是为了保护庄稼。为此,党中央才会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中提出“除四害”这一任务。
很快,丹阳农村掀起了“除四害”的热潮。当时粮食很缺少,为保护成熟的粮食不被麻雀吃,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都成立了“除四害”突击队,而其中的“消灭麻雀突击队”人数最多。荆林公社22个大队就成立了300多支“消灭麻雀突击队”,参加人数达1.5万人。突击队采用全面发动的“人海战术”来消灭麻雀。笔者当时也曾参与过这场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
这天清晨,公社广播站播放了公社领导的“动员令”,对消灭麻雀的时间、方法作了布置,接着生产大队的全体干部手套红袖章,分工到各生产队指导。生产队长吹响了出发的哨子,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纷纷出门奔向田头,有的敲锣,有的挥舞竹竿、旗帜,也有的大声呐喊,更有人放爆竹,锣声、叫喊声汇成了一股消灭麻雀的洪流。成群的麻雀,被人们赶得四处乱窜。而这天是全公社统一行动,村头、田头到处都是赶打麻雀的人群。锣声震天,红旗挥舞,呐喊声声,真的场面很壮观。“人民战争威力大,哪怕麻雀吃庄稼;咱们布下天罗地网,誓将麻雀消灭光!”这就是当时宣传的口号。到处遭“轰”的麻雀,开始乱飞,飞东飞西,飞来飞去,终于力不从心,有的直接跌落下来,马上被人们一个个打死装进口袋集中上交。有的躲到田中、草丛、树杆上。这时,每个生产队的突击队员,拉网式进行清捕。一天下来,战果辉煌,一个生产队共消灭麻雀100多只以上,全公社一天消灭麻雀3000多只。麻雀少了,但人们也确实够辛苦了。但过一段时期,麻雀又出现了。
当时把麻雀定为“害鸟”,主要是因为麻雀“与人争粮”。但社会上也有争议,特别是有科学家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麻雀益害问题的商榷》一文论述,认为麻雀吃庄稼危害虽大,但它在繁殖期中主要吃虫,冬寒季节还兼吃杂草种子,因而还有一定的益处。科学家们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
1960年4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特地对麻雀问题作了说明。大会批准了报告,将此前修正草案第27条关于“除四害”的条文修改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
从此,麻雀不再被列为“除四害”的名单中,终于得到了“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