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习近平总书记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交汇点记者肖勇摄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小岗村、江苏华西村,以其独特的大胆探索,先后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先驱和农村繁荣的楷模,在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变革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重大影响。进入新时代,如何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要答卷。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乡村如何“强起来”提供了生动示范与有益启示。
马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村落。有600多户人家、2740多人、3100多亩耕地。走进马庄,认识马庄,领悟马庄,给我们留下许多不一般的深刻印象。一是党建引领坚强有力。30多年矢志不渝加强党建,践行为民宗旨,弘扬精神文明。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二是特色产业强劲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文化生态旅游业等三次产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三是群众生活富强康乐。村民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位居徐州市前列。公共服务应有尽有,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干事创业你追我赶,社会治理和谐有序。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成为“两个文明”融合发展的标兵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
综合考察马庄的创新实践,我们看到,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马庄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过程和每个环节;以人民为中心更是马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秘诀。
一、党建为民,筑牢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依靠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一是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引领群众干事创业。持续推进强堡垒强班子强队伍强本领工作,将党支部建在乐队和产业链上。坚持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由党组织决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开展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活动,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增强群众组织力引导群众同心同德。每月1日,村委会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总结上月工作,对排名第一的村民小组、村办授予流动红旗,对排名最后的村民小组、村办发流动黄旗。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引导群众参与村务讨论,支持集体事业发展。坚持决策透明化、办事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对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研究、公开决策,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最大限度凝聚民心。三是以增强社会号召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论矛盾多么复杂,都想尽办法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经常组织村民乐队,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帮助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做到小问题不出组,大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积极引导创业致富带头人、乐队文化骨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投资建设神农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红白喜事场所等公共设施,较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需要。
二、产业富民,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依靠产业振兴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做强工业经济富民特色。上世纪80年代,先后兴建三座村办煤矿企业。90年代,形成了农、工、商、贸综合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主动关闭煤矿和污染企业,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10多家年总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做优旅游经济富民品牌。发挥民俗文化优势和潘安湖生态景区优势,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成为淮海经济区旅游新热点。2017年,全村旅游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人均创收2.2万元。成立民俗文化手工艺合作社,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培育中药香包制作能手200多人,香包销售收入超过600万元。“王秀英中药香包”品牌和面灯制作系列产品,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三是做实现代农业富民根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粮食生产和苗木种植合作社,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统筹发展园林苗木、果菜菌菇等农产品,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三、文化强民,铸就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重抓文化立村,突出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既富口袋,更强脑袋。一是把草根艺人打造成文化达人。上世纪80年代,富裕起来的一些村民道德滑坡,违法犯罪现象一度增多。村党组织迅速拿出有力措施,提振村民精气神。村委会拿出3万元,组建农民电声铜管乐队,后来又组建民俗文化表演团,让更多村民加入到锣鼓、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表演队伍,用文化力量净化心灵,激发向上向善热情,培育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30多年来,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培育专兼职乐队演员超过350人。他们从小舞台走上大舞台,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国内走到国际,累计演出8000多场。2005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惊艳登场。2007年,荣获意大利第八届音乐节亚军。2014年,获得日本结舞踊大赛最高奖,赢得海内外广泛赞誉。二是把民俗底蕴转化成精神家园。紧扣民俗文化精华打造不停摆文化舞台。每年春节初一到十五,举办农民运动会和元宵灯会,展示村民健康体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每年三月初八至初十,举办马庄庙会,吸引十里八乡上万村民前来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2013年,投入3000万元,以神农氏雕塑为主体,以二十四节气文化柱为背景,建成大型民俗文化广场,彰显农耕文明魅力,让民族文脉生生不息。尤其是1986年创建的“金马之声”广播室,“大喇叭”连续32年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时播报本地新鲜事和党的方针政策,成为村民离不开的正能量之源。在马庄,每位村民既是文化承接者,又是文化传播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立村、文化育人,成为村民引以为荣的重要品牌。三是把时代精神塑造成艺术精品。结合传统文化和时代主题,创作了几百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歌舞、歌曲,成为马庄特质的“时代之作”。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编排演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等10多个文艺节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观看演出后,连连称赞节目编得好,演得好,勉励农民乐团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
四、生态惠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进入新世纪,马庄村转变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财富。一是变生态伤疤为绿色氧吧。2001年,永久性关闭三座矿井,陆续投入300多万元,修复采煤塌陷地1300亩。对其中800亩采煤地栽种意杨生态林,森林花木环抱村庄,让村民享受绿色天然氧吧。对沉降采煤地,联通水系,放水养鱼,打造垂钓休闲娱乐场所。二是变美丽村庄为创业福地。大力发展工商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发挥王秀英香包传人品牌优势,帮助200多名妇女年人均增加收入3万多元。发挥村文化广场、婚庆文化小镇和庙会、灯会、文化节等平台作用,多渠道增加村民收益。三是变一湖清水为致富源泉。潘安湖湿地公园是煤炭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成功典范,也是4A级景区。依托潘安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创办生态农家乐,举办夏季纳凉晚会和啤酒节,让游客尽情享受生态文化消费的快乐。水生态闻名的潘安湖,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五、善治安民,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集成效应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一是以高度自治增强当家作主意识。“一马当先、跃马扬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的马庄精神,是马庄不用扬鞭自奋蹄、善治善成的集中体现。每月召开村民会议,引导村民参与议事。开展民兵营“八队一兵”活动,几十年如一日夜间巡逻,保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全和谐。每月25日的“民主理财日”,每年1月4日、7月4日的村务公开“民主日”,以及智慧村庄建设,都信息公开,让村民明白村里大事要事,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二是以严格法治规范公平正义行为。以法治底线保障自治、体现德治。先后制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21项150条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从孝顺父母、履行村务等全方位予以规定,禁止什么、鼓励什么一清二楚,村民照章守规意识明显加强。三是以良好德治培育向善向上民风。建立“家庭档案”管理制度,每年拿出10万元,考核奖励先进家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村乐团敲锣打鼓送喜讯,让娘家分享女儿荣耀。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优生优育、殡葬改革好人好事。邀请模范传授成功之道,激发村民学习榜样热情。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全村80%以上,550多人次获得过各类荣誉称号。
马庄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强起来”最核心的是让党建强起来。“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实践表明,“强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比“富起来”更复杂更尖锐,必须依靠一个好支部和一个好带头人,带领群众奋勇前进。只有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凝聚力量,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战胜艰难险阻,赢得各项事业最后胜利。
启示之二:“强起来”最基本的是让产业强起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产业强则百姓富。实践表明,无论是解决群众就业和收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说到底,都离不开富有特色、富有品牌、富有实力、持续强劲的产业支撑。
启示之三:“强起来”最鲜明的是让脑袋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时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这是最本质的东西。实践表明,只有举时代之旗、扬文化之帆、建精神家园,让群众既富口袋,更强脑袋,让“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得益彰,富起来才会变为强起来,强起来才会更加持久、更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启示之四:“强起来”最紧迫的是让生态强起来。生态文明是“强起来”的重要标杆。实践表明,生态不仅是资源,更是财富。面对生态短板,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拿出久久为功的举措,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展现新时代乡村“最靓颜值”,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启示之五:“强起来”最根本的是让治理强起来。“强起来”呼唤善治,更要善治善成。实践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统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选择。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