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保障常态长效坚守用地责任 如果说盘活存量土地是“疏”,土地综合整治是“拓”,行之有效的土地监察管理则是“堵”。
“秋天响亮惟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诗人范仲淹用这句诗来形容东台海岸风景。东台市,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国土总面积476.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0.36万亩,基本农田192.3万亩,是江苏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并且是长江以北唯一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座中心城市(组群)的县级市。
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生根,一株株稻穗迎风起舞,一张张笑脸幸福了一载又一载时光。近日,在国务院通报的一份督查激励名单上,东台市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好而榜上有名,并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1000亩。
作为苏北地区唯一上榜的县级市,东台市近几年一直是苏北发展的“领头羊”:2017年,东台市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列第28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764亿元。面对着土地资源硬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该地如何既能做到跨越发展,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能严守耕地红线,破解用地难题,保持良好的用地秩序?荣誉的背后,又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和独特的举措?近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东台一探究竟。
优化集聚产业挖潜提质提效用地
随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升温,建设用地“天花板”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缺指标”的背后,是用地“缺效率”。表面看是指标之困,实质是发展方式之滞。如何发挥土地资源配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作用?解铃还需系铃人。东台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从破解指标之困中找出路。2017年,经过深入调研、精心筹谋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关于推进全市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当年全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24亩;建立低效建设用地数据库,已盘活58宗、面积2600亩、厂房52万平方米。
5月22日,记者走进东台纳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车间热火朝天,正进入满负荷生产阶段。公司负责人程双武说,新的一年,他们的目标是,年产甜菊糖4000吨以上,实现销售10亿元、入库税金3000万元,创成盐城市农业产业化五星级企业。而这一切得益于东台市国土资源局的资源保障措施得力。
为了保证该项目迅速投产达效,东台市国土资源局建议投资方以转让、收回的方式利用闲置厂房,并协助受让低效用地206.77亩土地,收回闲置土地101.48亩,利用未利用土地141.863亩。2017年7月,该公司投资6亿元的三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当年实现销售超亿元、入库税金200余万元。2018年4月,纳盛特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成通过验收,成为国内唯一能全部分离9种主要甜菊糖苷成分的企业。
纳盛特公司并非个案。数据显示,2017年度东台市各类建设用地项目用地3063亩,但该市申报占补平衡项目22个、建设规模7780亩、新增耕地6920亩,不仅占补平衡,而且略有结余。“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原因,有些农房、养殖场荒废,我市以补偿的方式拆除之后复垦,填补用去的耕地指标。”东台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仅2017年上半年,我市就拆除废弃房屋、养殖场2500多亩,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4月底,先后拆除废弃房屋、养殖场5200余亩,大大补充了建设用地后备资源。”
拓展因地制宜彰显东台特色
集约用地不是一句时尚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和细节之中。东台的做法告诉人们,集约用地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该市头灶镇新合村,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洼”。而如今村里田间通路,新桥一座连一座,土地一马平川,机械化耕种完全不是问题。这得益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土地整治后,不仅项目区内的土地、路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新增耕地654余亩,新增耕地率3.17%。新增的土地流转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发包,亩平租金净增加200多元。
75岁高龄的王如山,东台市许河镇丁河村人,刚出栏卖了一百多头猪,而妻子除了饲养2000多只蛋鸡之外,还打理七八亩农田。如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生猪、鸡蛋和粮食售卖问题。“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不用一头一头抬过河咯!”放在以前,每年卖猪都是人工抬,得多给人工费。
许河镇的土地整治工程,涉及东进、元官、丁河、西灶等4个村、实施面积计1万余亩,其中丁河村就有4470余亩。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村里不仅造了桥和路,还修了蓄水塔,水管直通田边,干旱季节,开关一开即可供水。“路好走,田也肥了,种植出来的包菜比原来高出三毛钱一斤”,当地农民开心地说。
不仅如此,该市还积极探索“土地整治+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确保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核心理念。2017年,该市三仓镇新五等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成为国家级菜篮子基地、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五烈镇东里等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成为国家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保障常态长效坚守用地责任
如果说盘活存量土地是“疏”,土地综合整治是“拓”,行之有效的土地监察管理则是“堵”。东台市各类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建设项目多、用地体量大。在这样严峻的用地形势下,该市国土部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支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开展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行动,形成“保中有压、互动互赢”的局面和自觉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我局坚守用地责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国土‘数据云’等信息化手段,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以‘一张图’暨‘四全服务’平台为基础,‘慧眼守土’智能动态监管系统为主,移动信息化现场执法为辅的实时管控体系。”东台市国土局局长冯惠祥谈起土地执法掷地有声。
该市还先后共投入1300多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安装高清探头303个,组合采用不同倍数高清探头,既能保证监控距离又能在长焦端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与画面。在局机关专设总监控室、15个国土资源所(分局)建立分级监测中心,落实专人每天监管、查看,专项记录辖区内的监控探头检测到的项目动土动工情况。构建起以“责任落实主体化、实时监测精准化、跟踪管控立体化、部门协作联动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土资源综合执法监察“四化”模式,切实做到落实责任守住耕地红线、精准监测推进节约集约、多层监管实现局面可控、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实行包干制划分耕保区域。按照“区域明晰、责任到位、人员落实”的总要求,建立市、镇区、村、组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逐层签订责任状;并将耕地保护纳入到地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内容。其中,市政府与镇区签订责任状16份、镇区与村居签订367份、村居与组签订3087份。明确镇区政府、村居“两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将耕地保护区域划分到具体人员、落实具体保护数量。同时,划定重点“盯防”区域,对集镇规划区、工业集中区、道路两侧等违法用地行为高发、易发地段,在执法网络监察图上重点标注、重点布防,所有包干区域均无缝对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7年,东台市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体量、质量均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比同期增加33个。2018年一季度全市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39亿元。良好的用地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成为用地秩序的“示范高地”。
山高愈攀登,任重愈前行。一个个数据,既是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实践的见证,也是规范用地秩序战略实施的见证。东台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努力越大、探索越多,土地“红利蛋糕”就能更多地释放给人民。越是发展就越要节约,今天留下的一片土,也许就是后人的一寸金。对坚持绿色发展的东台来说,节约集约用地是顺势而为,是目标,是举措,也是未来和希望。
作者:暂无编辑:左武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