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要有“热度”更要有“温度”

核心提示: 当前,一场名为“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的主题活动正在全市开展,这既是去年“四问四促”暖企惠民大走访的延伸拓展,也是推进思想大解放、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丹阳实践。

00

本报评论员

当前,一场名为“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的主题活动正在全市开展,这既是去年“四问四促”暖企惠民大走访的延伸拓展,也是推进思想大解放、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丹阳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各单位掀起了深入基层的热潮,活动的热度丝毫不容置疑。但需要警醒的是,在扑面而来的活动“热度”面前,切切不可忽视要让群众能够从活动中感受到满意的“温度”。

警醒,是因为确实有人还抱着应付的心态,搞走过场:有的人下基层就是填表、拍照、做台账资料,把群众当作完成任务的道具;有的人糊弄上级,大张旗鼓造势就是为了做足表面文章,看似动静很大,实际成效渺渺;有的人下去了就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求活动留痕,遇到难题绕道走,对群众提出的困难不愿意听;还有些人喜欢端着架子到基层“摆谱”,没做好服务,反而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在群众面前最终是要露出马脚的。这样的“走访”“调研”,群众是感受不到满意的“温度”的,相反,群众只会徒增反感。

我市正处于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的意义不言而喻。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的政治自觉,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高质量、民生事业高质量、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高质量沉下身子大调研,找准高质量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找到解题路径。

作为“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的参与者、践行者,每一位机关干部都要力戒形式主义,带着真情,放下架子,深入一线,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当成家人,站在群众的角度感受生活向往、体会民生诉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里,真正走进群众心中,做服务企业的热心人、关心群众的知心人、推动发展的有心人;要带着问题去走访、搞调研,确保问到点子上、访到根子上;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方向,对走访调研中基层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及时回应、妥善解决,让基层感到温暖、得到实惠、看到希望;要把基层的难题作为创新的空间,在走访调研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活动光有“热度”,群众肯定难满意。通过大走访、大调研,让机关干部进一步了解基层、增进感情、锤炼作风、提升本领,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才会既有“热度”,又有能够让群众感到满意的“温度”,也才能推动丹阳在领跑镇江、争先苏南中迈出新时代实现新崛起的坚实步伐。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