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贡丽娅
图为市民在镇影剧院广场学习广场舞。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丽娅 摄
图为司徒志愿者“学雷锋日”宣传好人好事。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丽娅 摄
数年载追梦,坚定的步伐撼动城市年轮。一项项举措,记不清这座城市为创建做出的探索;一个个身影,显不尽这座城市为文明作出的改变。2017年,丹阳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摘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今年年初,我市再次吹响“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暨长效管理”的集结号,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久久为功,创建惠民的坚定决心。
司徒镇作为我市唯一的省级强权扩镇试点镇,在全国文明城市“后时代”中,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过程中,司徒建立长效常态的工作管理机制,持续对照“文明”这把标尺,时刻丈量文明的每个细节,以常态化考评促整改,以长效化机制促提升,使文明之花处处盛开。连日来,记者走进司徒,映入眼帘的是文明的符号、文明的气息。当漫步于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社区村庄时发现:“路闹”的少了,遵守交通秩序的多了;大声喧哗的少了,安静礼貌的多了;破坏花草树木的少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多了……文明之风劲吹司徒大地。
【小窗口·探文明】
文明创建让“城中村”华丽蝶变
“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风景独特。由于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村民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街巷狭窄、拥挤,甚至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
去年,司徒镇将辖区内城中村改造提上议程加速推进,重点将马家庄村对照镇江三星级环境优美村庄标准进行整治和提升,东风村则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了村庄整体环境的提升。目前,距离丹阳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已有半年时间,这两个村庄改造工程中的东风社区和马家庄的村庄环境怎么样?农村弊病问题有没有回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两个村庄进行实地探访。
记者首先来到东风社区,一进村,原先楼栋之间“蜘蛛网”般的电线不见了,显得敞亮整洁。主干道干净整洁,停车场内机动车停放整齐,园林工人正在村里修整绿化。错落有致的农宅,村道两旁图文并茂的二十四节气“墙画”,精心设计的绿化景观和新建休闲广场,所到之处干净整洁……经过一番综合治理后,如今的东风社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整治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据悉,东风社区现有住户600余户。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村里每天都有固定的保洁人员清扫路面,房前屋后随便乱堆乱放的现象并不多见,哪怕是在村中心的小卖铺周围,也看不到乱丢垃圾现象。“以前,村里没有垃圾集中点,家家户户都是将垃圾丢在角落里,到了夏天就会臭气熏天。现在不仅是在村里添置了不少垃圾桶,村民也比从前更爱护环境,毕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嘛!”居民朱阿姨欣慰地说道。
走进位于241省道旁的马家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广场上栽种的绿化错落有致、绿意盎然,休憩长廊、公厕等一应俱全。沿着村里的道路一路走,粉刷一新的房屋墙面,绘上了和谐邻里、与人为善等充满乡村特色的手绘图。宽敞洁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宅、停放有序的汽车与一簇簇绿植交相辉映,干净、清新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昔日村庄紧邻241省道的一条废水沟,如今变身成了一条绿化景观点缀的健身步道。“以前村里的环境乱七八糟,休闲广场这里是一大片菜地,种菜浇粪臭气晕天,让人难以忍受。村里的那条废水沟也是又脏又臭。”村民张生荣告诉记者,经过整治,以前又脏又臭的地方都变成了环境最好的绿化景观和休闲场所。
马家庄位于241省道西侧、新河南岸。过去,村庄周边的脏乱差问题一直颇受诟病,村内私搭乱建也较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司徒镇投入2000万元对马家庄村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往年只要连续下大雨,我们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就淹了,积水深度能达到膝盖处。但是今年的几场大雨,村里一点都没有淹水。”村民戴和妹说。“文明城市创建后,村民都自觉地遵守村风民约,现在随地吐痰的少了、乱丢垃圾的少了、大声喧哗的也少了……借着文明城市建设的‘东风’,大家都过上了幸福、文明的生活。”可以说,马家庄村整治前后环境的大变样,是我市开展城中村环境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的一个“典型”。如今,全村环境日常维护的很好,没有出现脏乱差等反弹现象。
的确,因为文明城市创建,司徒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等“硬件”不断提档升级,城市管理、市民素质等“软件”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彰显,居民心底溢满了获得感。也正因如此,收获了基层群众各种真心实意的“点赞”。
【新起点·再发力】
倡导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回顾创城之路,有艰辛、有坎坷、有喜悦、有无奈……可以说,创城之路,更是一场全体司徒人的心路历程。各行各业的人以实际行动,为创城添砖加瓦历历在目,践行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司徒精神。
“文明城市创建最为关键的是要把城市积存的各类问题解决掉,而绝不是为了一块‘牌子’。”镇江市副市长、我市市委书记陈可可说,“一定要把创建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以创促建、以建促创”,以民生、民心为创建导向的指引,这场全市上下大干快上,干群齐参与,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战役”全面展开。而“得牌”只是阶段性的荣誉,保持城市文明,需要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松一松、停一停,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出现反弹。为此,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永远在路上,必须将其作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抓常、抓细、抓出实效。
今年以来,围绕“建精美丹阳城、做文明丹阳人”的创建主题,司徒镇落实全市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文明之花在宜居的土壤上才能茁壮成长。为巩固文明创建整治成果,提升集镇管理水平,该镇创新集镇长效管理技术手段,于2018年1月全面建设启用数字城管系统:与移动公司合作安装搭建数字城管运行系统平台,加装监控显示屏和控制台,在集镇范围内添加安装20路监控探头,实现全镇所有主干道和重要路口全覆盖;为所有网格巡查员配置数字城管移动终端,巡查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发现的问题直接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同时监督指挥中心如发现问题也将同步发送给具体负责的巡查员,提高整治效率,实现数字城管指挥平台与传统行政执法的无缝衔接以及信息的双向交互。同时,该镇提出,要按照“每天都是文明日”的要求,把创建指标转化为各部门、各村的常态工作,把日常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集镇管理的每个环节,不搞大会战、突击战,从“小”入手、以“实”求进;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有效推动文明创建向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使文明创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现在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看着整洁的环境,感觉真舒服。”家住万新华府的居民陈美华说。记者了解到,全镇各种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并获市民点赞:小新河整治后水清岸绿,成了司徒向外推介的一道新风景线;休闲文化广场从“脏乱差”的废弃地变身为“休闲集中区”,村民尝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甜头……
强化家训传承,培育淳朴民风。今年,该镇还将以点带面弘扬文明新风,其中,以各行政村的风土物产、历史人文为主要内容,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定制手绘“一村一品”乡风民德文化墙;结合诚信示范乡村建设要求,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做到“三个有”:集镇有一条家风家训示范街,各行政村有一条家风家训长廊,每户受表彰文明家庭有一块家风家训牌,让诚信等优良传统在乡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乡风文明,乡村才会美丽。文明创建归根到底是人的创建,人心暖了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收获。许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默默奉献,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分。今年该镇还将在典型选树挖掘上下功夫,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热心公益等要求,开展寻找司徒好人、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并对筛选出的先进人物进行集中宣传,组建宣讲团赴村、进企业、进学校进行事迹宣讲。同时,以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独家庭为重点对象,开展“三五”学雷锋、“六一”贫困助学、假期留守儿童辅导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一方面发挥好“司徒义工”“连心家园”等镇政府公益团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对民间公益组织的培训、管理力度,形成贯穿全年的志愿服务热潮。在司徒,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成了“好人之城”建设的脊梁;在司徒,还有更多的人被感染,加入做好事的队伍中……好人—志愿者—普通居民,文明之风席卷司徒大地,温暖与感动,每天都在这座城市蔓延……
创建文明城,目的是为民。“创城”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生活更幸福。具体来说,“文明”在我们家中,要保持房前屋后的整洁美观,不乱搭乱建;“文明”在我们手上,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损害公共物品,不乱贴乱画;“文明”在我们脚下,要遵守交通法规,不随意践踏草坪,不乱穿马路;“文明”在我们心里,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社会的好公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司徒全体居民的积极小行动,将汇聚成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正能量。而一座城文明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继续深化文明建设,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创建的成效,才能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美丽、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