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田野焕发新活力——乡村振兴丹阳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核心提示: 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观察农业新变化,对话农民新理念,感受农村新气象。今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蒋须俊 实习生 魏郡玉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观察农业新变化,对话农民新理念,感受农村新气象。今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086ef00d89a1bad7fa28f5e74e7b623

图为珥陵镇珥城村丰收在望的景象。

记者 萧也平 摄

“你看,周围那连片成方的麦田就是我承包的土地,目前我跨村承包的粮食种植面积共计1100余亩。”昨日上午,延陵镇杨城桥农民吴双才领着记者走进位于麦溪村的一方承包基地,只见小麦田内一片金黄,呈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不同于一般规模种植户,老吴走的是一条引领农户进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质量兴农”新路。“下一步,我准备腾出200亩地搞稻鸭共作模式,并申请绿色商标,我未来的目标是将自己的优质稻米基地扩大到2000亩,让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越走越宽。”

“三夏”在即,记者走访多家农业种植基地,处处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乡村田野正焕发出新活力。

提质增效,家庭农场拉长粮食产业链

姜爱芬是我市首个以申请人姓名和肖像为农产品注册商标的种植大户,专业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并在吕城镇开办了我市种植业家庭农场中的首个直营店——姜爱芬无公害优质大米直营店。记者来到直营店的时候,姜爱芬还在田间做秧池,虽然“三夏”工作繁重,她却忙得开心。

“目前,我正和上海及苏州的几个店铺洽谈合作事宜,有望打开广阔市场。”姜爱芬说,她的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粮食的种植、耕作、收割、烘干一条龙机械化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还促进了稻麦增产增收。除了在自己经营的直营店销售,她还将香米、血糯米等产品拓展到城区多个农贸市场及常州等地,姜爱芬牌大米也渐渐有了名气。

对于品牌的打造,姜爱芬认为,光有创意支撑不了品牌的发展,后续的生产销售要能跟上,同时解决资金投入的瓶颈,做好土地规范化流转,用规模化种植打造区域性品牌,才能促使品牌知名度稳步上升,促进销量提高。

未来,姜爱芬准备将农田生态和休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创意型农业,不仅在物质上满足百姓,更在精神上得到百姓认同。她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村民饭后散步只能在车流不息的马路旁,这样很不安全,如果建一个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种植基地,那么村民们在村内田野边散步的时候能顺便观光田园,既保证了安全,同时更能让人记住乡愁。

陵口镇种粮大户茅光玉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卖稻谷原料转变为销售稻米,他加工的优质稻米每斤销售价2.5元,每亩能增加效益150~200元。“我已注册了稻米商标,今后,随着我的稻米产业做大,我还计划联系周边大户,通过产加销一条龙形式做大优质稻米产业文章。”

种养结合,创新农业绿色增效模式

“今年的小龙虾行情不错,虽然眼下还未到龙虾销售高峰期,但我放养在农田沟渠里的小龙虾已卖了2万多元。”昨日下午,在导墅镇下琴村丹美家庭农场稻虾种养基地,农场主贺一兵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当下粮食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稻虾综合种养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这条绿色农业之路算是走对了。

去年夏种,为促进水稻生产转型,贺一兵在该镇率先建立了110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选择稻田养殖小龙虾项目,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稻田养虾、虾养稻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镇江市首批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家庭农场之一。

“稻田养虾能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最大的好处是龙虾生长过程中,水稻不使用化肥、农药,真正产出优质、无公害的龙虾和稻米,稻米没有农药残留,品质自然提高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小龙虾亩产150斤左右,每斤销售价格27~30元,亩均龙虾产值就达三四千元,再加上优质稻米销售,扣除各项综合成本,稻虾种养的亩均净利润可突破2000元。

贺一兵说,继去年取得无公害认证后,他已将二维码用于稻米包装,并着手申报农业“互联网+”项目,建立自己的农产品追溯信息化系统。“今后消费者只要拿起手机扫下产品袋上的二维码,整个农田种养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就会一目了然,确保全程可溯,保证其真实品质!”

走进延陵镇赵巷村百余亩开满紫色小花的苕子田间,一群白鹅正在田间欢快啄食。赵巷村大学生村官鲁伟坪说,在省畜牧总站和扬州大学专家的指导下,该村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已由原先的稻鸭共作延伸到苕稻鹅等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促进了农业绿色增效。

市农委市场信息科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联网+”在现代农业的运用,如今,物联网技术已覆盖到我市高效水产、规模种植养殖、设施园艺类等产业,总实施面积已达近万亩。

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闪亮“名片”

在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同时,通过“接二连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全产业链条,正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一道风景线。开发区马陵村的香海琴枫浪漫庄园就是个典型。该庄园项目的实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助推了三产融合,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别看现在的香海琴枫是花香满园、水波荡漾,昔日却是一片荒岗坡地。”马陵村党总支书记吴霖刚说,村里自2011年启动香海琴枫项目建设,因地制宜、精心规划,通过数年的土地平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香海琴枫一期已建设完成。该庄园占地1000多亩,有大型的嬉水项目、婚庆草坪、宴会大厅、主题景点等。在打造浪漫主题庄园的同时,基地立足于生态、绿色、有机,发展薰衣草、优质葡萄等高效种植项目,特色农业已成为香海琴枫的重点板块之一,并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标准制定,继续开展美丽休闲乡村、特色魅力小镇、精品景点线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宣传推介。同时,加强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司徒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建设,加快珥陵、吕城、云阳现代农业园区平台建设,积极争创省农产品(特色粮油加工)出口示范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振兴的支撑。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发展上,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米、高效园艺、应时鲜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产业。但农业特色还不够明显,品牌建设还比较滞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我市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稳定产量转向提升质量,由单一发展转向多元融合,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