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嘉瑛 通讯员 曹旻)今年一季度以来,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防风险、促增长等要求,较好地满足了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整体运行保持稳健良好的态势。
记者从人民银行丹阳市支行了解到,截至3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096.4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014.4亿元。其中,我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77.6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近四成;我市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39.9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新增贷款22亿元。而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市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现“双降”的趋势,圆满完成了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同时,通过诚信金融创建,今年一季度,我市企业逾期欠息现象也进一步减少。
尽管今年我市金融业运行保持了稳健发展,但实体经济“供血”不足、银行资产质量值得关注和防控风险压力较大等问题仍然客观存在。为此,丹阳人行行长蒯理所表示,下一步,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精准对接、支持实体经济,具体为对接“263”专项行动计划,稳妥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领域信贷投放,支持传统制造业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等绿色技术改造,积极对接重大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对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等普惠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我市将继续想方设法化解不良资产,各银行会将清降逾期欠息工作作为重点,多管齐下处置不良资产。针对不同的出险企业因企施策,有保有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继续利用中小微企业周转贷款、借新还旧等,帮助企业转贷降息,参与联合授信、打包核销清降不良等措施,配合政府清降不良;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运用我市政通投资基金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对于企业担保圈的问题,我市金融机构也将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对经营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建议企业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优化贷款结构,挽救企业;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于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则让其平稳有序退出。同时,在债务处置过程中,我市将严格把握先穷尽贷款人资产、再追偿担保人的原则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