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住有乐居“常州模式” 为更多群众圆上安居梦

核心提示: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常州在住房保障领域推出的众多创新举措,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圆上“安居宜居梦”。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常州在住房保障领域推出的众多创新举措,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圆上“安居宜居梦”。 

一年一度的住房保障家庭审核工作在4月份就开始了,茶山街道的综治(服务)中心往年这个时候在住保的窗口都是人头攒动,很多申请住保家庭都会在这里大排长队、填写材料、提交表格,但是这种情况在今年却没有出现。   朱胜夫今年69岁,一直享受公租房租金补贴,往年审核的时候,他都要带上一袋子材料,填写很多表格。今年,常州对住房保障家庭采取智能化年审。   住房保障家庭申请审核不再来回跑,窗口受理人员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为申请人员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这都得益于住房保障中心创新的“不见面审批”方式。 

在市区很多街道的窗口,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下就可以了解住房保障方面的所有政策,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是否通过了审核。   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QQ群,这些线上渠道的运用,让住房保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也免去了老百姓来回奔破。   市住房保障中心审核科科长何雪茵告诉记者:“我们想把所有的住房保障业务都放到线上平台,以前是把申请受理的办事窗口,放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现在希望把最后一公里也实现,跟老百姓是零距离接触。”   截至2017年底,常州市区(含武进)累计已有14.7万多户 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其中廉租住房9700多户,公共租赁住房6000多户,经济适用住房实物安置近5000户,发放购房补贴7300多户,另有限价商品房近65000户,棚户区危旧房改造54000多户。   住房保障业务不见面审批从2016年启动探索,2017年进行试点,将于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上午,保障房爱心服务社的志愿者们,来到天宁区金泽家园,为体弱多病的夏恽琴老俩口做些家务活,换灯泡、擦窗户这些老人力不从心的事,被这些年轻人包揽了。 

2012年保障房爱心服务社成立,并在各个保障房小区设立爱心服务点,通过“物质资助、就业扶助、心理援助”等多种方式,保障房爱心服务社累计开展爱心帮扶1100余次,得到了保障房家庭的一致称赞   市住房保障中心管理科科长杨琼告诉记者:“2018年将继续围绕爱心助学、爱心义诊、重大节日的慰问这些重大活动展开,今年还会推出微心愿活动,帮助个别困难家庭实现微小心愿。”   在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服务品牌的同时,2018年,市住房保障部门还将继续扩大保障面,探索出一条属于常州的特色住房保障体系。   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王剑波表示,第一在应保尽保前提下,把有限的实物房源,向低保特困家庭,重大疾病家庭,以及失独家庭倾斜,使这部分群体能住有所居;第二考虑到原有租金补贴家庭,租金补贴比较低,进一步提高租金补贴标准,使这部分群体在市场上租到合适的房源,从而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把毕业五年之内的新就业毕业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畴,使这部分在常州有固定就业的人员,也能在常州实现住有所居。   住房保障工作,是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常州住房保障部门正通过积极转变服务意识,提升行政效能,和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量变,积累着市民住房从“有”到“优”的质变。2018年,随着住有乐居“常州模式”的深入推进,百姓的安居梦想,将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