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恩师殷显文

核心提示: 我是退休已15年的小学教师,63年前曾是培棠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当时殷显文老师教我班的语文、算术,时间虽只有一年,可是他谆谆教诲、爱生如子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他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恩师之一。

■滕九令

图为殷显文九十寿辰时与儿、孙、曾孙合影,“德高望重”四字由我市书法家贺宝正题写。

记者 殷显春 摄

我是退休已15年的小学教师,63年前曾是培棠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当时殷显文老师教我班的语文、算术,时间虽只有一年,可是他谆谆教诲、爱生如子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他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恩师之一。

殷显文出生于延陵镇行宫村保官殿的书香门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该村旧时享有“文化富裕村”的美誉,村民称之“十八块戒板”(即有十八位私塾先生),殷显文的父亲殷华国和他就是其中的两位。他身材中等,面颊瘦削,眼睛乌黑,斯斯文文。殷老师自幼爱好书法,有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写得一手笔力遒劲、字体漂亮的行草体字。他题写的箴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被收录在《延陵镇志》中。殷老师年轻有为,才华不凡,刚出私塾的门,就被圩巷村聘请为塾师,他边教书,边复印有关资料,于1946年考取镇江四摆渡简易师范学校。翌年毕业,由他的同学岳允清介绍,赴司徒镇培棠村万巷村任教。学校设在该村的观音堂内,是一个多年级的混合班。最多时,他一人教八个年级,分别是:幼稚级(现称幼儿班)、小学一至六年级,外加补习班。他做到动静搭配合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称赞。

1953年秋,因万巷小学合并到培棠完全小学,殷老师也调到该校。他的工作担子十分繁重,除担任教导主任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外,还教六年级语文、算术,兼任班主任。直到六年级下学期袁文益老师来了,他才没有教算术。培棠完全小学离我家约两里路,如遇上恶劣天气我们就从家中带饭到学校蒸热用餐。1956年春的一天,放中午学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且下个不停,学生都待在教室里等家长送雨具。约半小时之后,拿到雨具的同学都陆续回家了,教室里只有我一人待在里面,又冷又饿的我非常盼望有雨具能回家吃中饭。此时,面带微笑、手拿雨伞的殷老师来了,慢条细语地对我说:“春雨是冷雨,你体弱经不住雨淋。今天食堂里没有多余的饭,现在你就撑我的伞回家吃中饭。”我怀着感激之情,撑着轻装的纸质雨伞,艰难地在泥泞的土路上行走。伞面是沥青刷过的牛皮纸,伞骨是蔑片的,由于人小风大,手中的雨伞被风刮破了,伞骨刮断数根。瞬间完好无损的雨伞成为不能遮风雨的破伞。我回到家中,告诉我父亲,雨伞是殷老师借给我的,现已成为破伞。父亲从身上拿出两元钱给我,叮嘱我要把钱交给殷老师,由殷老师自己去买雨伞。可是我回到学校,把钱交给殷老师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收,还说出不肯收的“理由”:“使用寿命快要到期的一把旧伞,不是你故意弄坏的,而是风刮坏的,这个赔伞的钱不收,放学回家后,交给你父亲。”一把雨伞,实属平常,可当时物资匮乏、工资微薄、生活艰苦的年代,这件事令我记忆犹新,恍若昨日。

1956年,我小学毕业那一年,是我命运屡遭厄难之年,母亲、祖母先后辞世,家中只有我与父亲相依为命。鉴于家庭经济拮据,无人料理家务,我父亲决定不给我报考初中,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后,我就待在家中忙烧饭、洗衣、割草等家务劳动。殷老师知道后,为了我能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及时到我家连续三次家访,与我父亲面对面谈心。由于父亲秉性固执,始终不答应,他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去。可是他并没有灰心,某天,殷老师约了我同班同学唐中元的母亲,一起来我家中,又在耐心地做我父亲的思想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话语是:孩子小身体弱,继续上学的机会不能错过。目前你是既当爹,又当妈的半边人,内外全靠你一人很不容易,你现在吃点苦,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坐在你身旁的大嫂也是半边人,她还给自己的女孩子报考初中,你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难道还比不上妇女吗?殷老师这一招,非常顶用,我父亲终于答应了。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复习功课,当年考取了固村初级中学,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我能踏上教育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荣誉应属于党和人民,也属于殷显文恩师。

殷显文老师仙逝多年,可他的精神永存。他一生勤劳朴实,忠厚敦实,宽容待人,关爱学生,乐观开朗,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好素养和传统美德,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并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