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歪风陋习 倡导殡葬新风

吕城留庄殷台村群策群力建成“纪念堂”

核心提示: 近日,吕城镇留庄殷台村男女老少相聚在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内举杯共庆,经过全村人整整两年的不懈努力,寄存祖先骨灰的“纪念堂”终于建成。

本报记者 殷显春 通讯员 曾萍

记者 殷显春 摄

 

近日,吕城镇留庄殷台村男女老少相聚在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内举杯共庆,经过全村人整整两年的不懈努力,寄存祖先骨灰的“纪念堂”终于建成。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终于可以把父亲的骨灰盒移到这里,既告慰他老人家,我们心里也踏实。”殷台村企业主曾军康面对记者道出了心声,也讲述了村里为何不惜代价建“纪念堂”的原委。

两年前,曾军康的父亲去世,护送父亲骨灰盒的那天,曾军康心里很不踏实。“那天下着大雨,通往老‘纪念堂’的路上一片泥泞,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里面年久失修,设施落后,这让我觉得很对不住故去的父亲。”曾军康说,当时他就萌生了要在村里建一座新“纪念堂”的想法,随后与村里人商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然而,说时容易做时难,要把构想变成现实,一大堆困难摆在面前:土地指标从何而来?数十万元的资金如何解决?关键时刻,殷台村党支部书记曾云良带头挑起了这个担子。

曾云良告诉记者,老的“纪念堂”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在此情况下,部分村民又开始了土葬,这是违背国家殡葬政策的。村党支部和村委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萌发了重建“纪念堂”的想法。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为此成立了筹备小组,大家积极出谋划策,走访村民及在外的企业家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拿出方案和资金预算,并动员所有村民和多年在外工作的人自发捐款。为此,筹备小组前前后后召开了20多次会议。而在土地使用上,进展较为顺利,筹备小组将村后一片祖坟山地进行了平整,此举也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很快解决了土地问题。

在筹备小组的发动下,“纪念堂”成了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本村和在外人员的积极响应。殷台村人群策群力,献计献策,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自筹资金40余万元。另外,我市民政部门也给与了设备、资金等大力支持。最终,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新“纪念堂”终于建成。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殷台村新“纪念堂”大方整洁,内部设施焕然一新,春节前去世的4位村民的骨灰已经安放在这里。而在院内,用于烧纸的炉子也按照十二生肖排列,井然有序。

“我们村能够办成这件大事,关键是人心齐。”先后两次捐款的曾锡南老人说。“我们村以忠孝仁义为本,世代耕读传家,传承着‘孝行天下’的优良家风。清明节即将到来,纪念堂的落成,更是我们缅怀先人最好的方式。”吕城中学退休老师曾新玉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