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87.3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工业用电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两项工业经济支撑指标的绝对数与增幅均创2014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
本报讯(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吴东卫)昨日,记者从我市发改经信委获悉,1~2月份,我市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了有力保障。
看数据:
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87.3亿元,同比增长35.5%
1~2月,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87.3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工业用电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两项工业经济支撑指标的绝对数与增幅均创2014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从走势看,工业应税销售自去年3月以来均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工业用电已20余个月维持在10%左右的增幅,特别是近半年来呈现出逐步走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从镇区看,丹北镇、高新区、陵口镇、界牌镇、珥陵镇工业应税销售增幅在25%以上。
重点项目方面,今年我市共排定重点产业类项目200个,其中34个列入镇江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1个列入省级重点产业类项目。200个项目中续建项目66个,新开工项目134个。
看亮点:
我市列入镇江市应税销售100强企业由25家上升为32家
据悉,今年,我市列入镇江市应税销售100强的企业数量由去年的25家上升为32家。1~2月,32家企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139.8亿元,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比重达48.7%。其中,应税销售前10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08亿元,占32家企业销售总额的77.3%,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比重达37.6%。32家企业1~2月累计开票销售增长67.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2.3个百分点,其中:飞达集团、恒宝股份、肯帝亚木业、沃得集团4家企业增幅超100%,华凯线束、辰阳电子、彤明高科、天工集团4家企业增幅超50%,大赛璐、鑫海铜业、大力神、长丰纸业、鱼跃医疗、迅驰车业6家企业增幅超30%。
大亚集团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大亚产业的深度融合;大赛璐持续开发新产品,点火具项目已经按照原计划完成了所有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第一条生产线正式量产,预计全部投产后,新增销售3亿元;天工股份正式组建“海洋工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为天工钛材进入军工、海洋等高端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沃得农机精耕细作国内市场,并将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精机装备产业园;鱼跃集团将以专业的临床医学为基础,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远程慢病管理、远程医学诊断等云端医疗服务,在医疗专业领域实现大数据价值延伸,着力打造“智慧鱼跃”……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乐能电池、图南股份、荣嘉精密、超力电器、鑫海铜业、同力机械、卡威集团、彤明高科、明月光电9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操作均有序推进,目前我市共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占镇江份额超的50%。
抓推进:
多措并举推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1~2月份,全市经济总体开局良好,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许多不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国际上,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同时,从国内看,经济领域内产能过剩、供需错位的矛盾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新旧增长点转换过程较长。”发改经信委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放眼我市,当前要素制约仍然较强,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结构性用工矛盾比较突出,一线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紧缺,节后列入调查的80家企业有51家存在用工缺口。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项目抓推进,根据项目类别和性质的不同,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开工项目抓开工”的总体原则,扎实稳步推动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同时,优化服务抓效能,积极争取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财税、金融、投资等振兴实体经济扶持政策,第一时间将政策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并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提升”暖企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图为肯帝亚超级地板生产线
记者 陈静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