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村民们对自己居住的村庄环境赞不绝口。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码头镇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功劳。
“我们村的房屋变好了、环境变美了,门口有河,还有绿化,我们住在这边环境实在是太好了,来串门的亲戚都说我们这边环境太美了!”家住码头镇张庄镇村一组的魏大姐说起村里的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精准定位,统筹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扎实开展工作,努力打造底蕴浓厚、活力迸发的生态发展新高地。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江苏最美乡村”、“淮安市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等。
一支队伍,成为坚强后盾
“这个下水管道要抓紧时间弄,要赶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全部弄好!”3月7日上午,该镇镇长吴亚惠亲自带领镇村干部以及镇城管队员来到仲弓村检查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并现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像这样的检查,码头镇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有时候是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检查结束后,还要召开会议,点评存在的不足。
该镇专门成立了党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织各村(居)书记、主任进行互查互学,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使各村(居)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队伍,该镇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该镇现有保洁人员74名,垃圾清运车4辆,路面清扫车1辆。2017年,全镇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达200余万元,新增垃圾清扫三轮车74辆,垃圾桶1100只。通过增加清扫保洁人员和城管执法人员数量,大家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工作成效也更加明显。
该镇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务村务公开栏、手机短信、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借助广播、横幅、宣传单等载体让保护村庄环境的观念入脑入心。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商垃圾清运事宜,共同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一个品牌,打造自身特色
走在该镇张庄镇村、太山村,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宽敞的水泥路、优美的环境、和谐的人居氛围……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码头镇一个品牌。
近年来,该镇按照“聚资金、置资产、建平台、活旅游、富百姓”的发展思路,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积极打造太山“古运河畔最美乡村”。2016年,太山村被住建部命名为第四批美丽宜居示范村。注重发挥美丽乡村示范效应,2017年,投资250万元建设的码头村圩闸门美丽乡村、投资370万元的张庄镇村杜庄美丽乡村也全部完工。
该镇坚持“东旅西农”的规划格局,张福河以东为文化旅游片区,张福河以西为现代农业发展片区。注重古镇历史风貌的延续,从规划设计入手,在色彩搭配、外观设计等方面严格把关,统一建筑风格。以新兴镇区为重点:向北新建爱心路,向东打通美食街,新开通福兴街、府前路,新建爱心家园、福兴家园等4个安置小区,卫生院新楼建成运营,派出所等单位完成规划选址,新镇区规模逐步扩大,功能日渐完善。在农村高起点规划了村民聚居点,实行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促进农民适当集中居住,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2017年,该镇争取特色乡镇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完成镇区十字街改造,铺设府前东路,实施江宁路、韩信东路、王顺路绿化提升、亮化工程,大大提升了镇区主干道形象。自筹资金280余万元,铺设玄武路、河滨路。新建居民休闲广场2个,栽植道路绿化和庄前绿化树木等约1200株。安装路灯300余盏,建成区道路亮灯率达到100%。
一套机制,形成长效管护
码头镇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镇对村(居)、各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严格考核激励,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明确各村(居)书记为村庄环境整治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村(居)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各村(居)还专门配备一名干部专职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各村(居)还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划分保洁责任区,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
该镇还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建立由三套班子领导、包村干部及城管队员组成的督查小组,每天对各村(居)进行持续监督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点评,第一时间向村(居)交办,并督促限期整改到位。每天以飞信形式向全镇通报巡查结果。每个村(居)还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责任牌,公布举报电话,以群众监督推动村(居)干部履职尽责。制定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方案,每个月对各村(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打分,还对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实行绩效考核制。
展望今后的工作,该镇将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为建设“繁荣富裕、通畅亮丽、和谐稳定”的码头镇而努力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