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时的年味

■朱银和

春节年年过,童年时的春节特别有趣,尽管乡村条件较差,但各家各户均要全家齐动手,将屋前屋后,室内的墙面、屋面打扫得一干二净,床上铺上刚洗干净的被子,身穿刚刚做好的新衣,我们这些孩童们整天无忧无虑地盼望除夕夜的到来。

记忆中,只要进入寒冬腊月,年味就开始浓了起来,首先迎来了传统的“腊八节”,过完“腊八节”,主妇们开始磨粉,浸泡黄豆,腊月十五以后,磨豆腐、蒸馒头、采办年货,忙得父母亲嘴上都生了火疮。蒸馒头是年前十分重要且特有讲究的大事,因为馒头蒸得好坏就象征着来年的兆头,我家的发酵面全是我父亲承担,他发酵时的配料和水温把握较好,所以蒸出的镘头十分松软又有好口感。除蒸馒头外,还用糯米粉蒸寿桃,做元宝、大团子、小团子、鱼,代表全家大小都会高寿,会招财进宝,全家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到了除夕晚上,母亲会把蒸好的各种糕点搬放在八仙桌中央,祈祷全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吉祥平安。

大年初一更是热闹非凡,一大早就有小孩敲门拜年来了,亲热地称呼后,母亲总会给每位孩童送一盆“年货”。晚辈们向长辈们拜年,最通俗的吉利话是“恭喜老身康健”;同辈们窜门拜年时常说“祝工作进步,身体健康”。那些年初一早晨的拜年氛围让我们这些孩童跑遍全村的各家各户,并还获得不少的“拜年礼物和各种年货”。

如今过年的风俗习惯虽然未变,但人的精神面貌变了,人人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回味童年时代的那年味,才特别有趣味!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