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专注实业以“智”取胜

核心提示: 日前,大亚新材料集团智能包装研究院揭牌成立,意在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640

6401

本报记者 云莹

编者按:去年,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市企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努力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认真履行纳税义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月23日,我市表彰了39家2017年度丹阳市优秀纳税企业。今起,本报开设“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7年丹阳优秀纳税企业巡礼”新闻专栏,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报道,以此激励更多的创业者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做精做优做大做强,为加快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苏南现代化工贸名城、实现丹阳经济发展的新崛起贡献应有的力量。

日前,大亚新材料集团智能包装研究院揭牌成立,意在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打造“智造大亚”品牌、推动智能制造深度融入生产经营。“虽然大亚智能包装研究院刚成立不久,但我们与行业内的相关院校及专家教授的项目合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陈晓龙表示,智能包装研究院的成立是大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征程中的重要一步。

正是本着“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理念,过去一年,大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初步构建起了矩阵完善的网络化协同制造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年集团销售收入实现两位数的增幅,再次蝉联年度全市企业纳税总量光荣榜第一位,在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轨道上实现了新跨越。

荣誉和成绩,是对企业发展的褒奖与肯定,也引来业界的关注与探讨。而陈晓龙始终认为,“实业”“创新”“开放”是成绩背后的重要关键词,也是大亚成长为行业“领头羊”的“基因密码”。

实业要靠实干,实干离不开项目。去年,大亚相继在传统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投资32亿元,建成了8个代表行业一流水平的产业链项目。其中,大亚印务、车轮、铝业项目的实施为引领丹阳产业向高质量、低耗能、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树立了标杆;大亚木业年产50万立方米高档均质刨花板项目的投产,刷新了我国乃至世界人造板产业建设史上同类装备建设速度最快的纪录。目前,大亚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亚洲著名的圣象品牌中心、中国最大的家居体验馆、全球智能车轮样板企业;圣象地板和大亚人造板双双荣膺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亚洲品牌500强”,大亚人造板还与华为、微信、格力等35个品牌共同获得2017“中国品牌年度大奖NO.1”荣誉称号。

但大亚前行的“车轮”并未就此止步,陈晓龙说:“作为国家级重点农业和林业龙头企业,大亚将以智能升级为方向,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使大亚的‘绿色产业链’成为‘工匠制造品质链’,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创新更是从大亚的“标配”升级为“高配”。仅圣象地板2017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就超过了1.2亿元,拥有各类专利1163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2项。而在人造板领域,大亚率先研发的无醛板、防潮板等产品,不仅丰富了绿色产品结构,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大亚还和省政府投资基金合作,成立疌泉大亚林工产业基金,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打出实体经营和资本运营“组合拳”;推出股权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营运效率……这些创新举措的落地,为大亚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成长为我市企业的“排头兵”、国内“木业航母”的同时,大亚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主动对接和拓展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空间。依托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亚打通了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优质林木资源通道,在欧洲和美国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物流中心,并自建直营公司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大亚圣象的足迹已行至33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内外设有45家分公司,实现了资本、市场、品牌、人才、技术和产品在海外的全方位延伸。

“2017年是大亚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用创新实干书写了答卷;2018年是大亚新一轮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智能、绿色的理念,更好地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大亚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陈晓龙表示,大亚将用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朝着成为中国的、世界的著名品牌的梦想迈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