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须俊 旦平 通讯员 丹北宣
农历正月初六,记者在丹北镇尧巷村山脚下自然村看到,一条四通八达的环村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门前。说起道路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喜人变化,村民们喜不自禁。今年55岁的山脚下村村民戴红英说,以前家门口杂草丛生,门前都是沙土路,每年过年时,遇上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男女老少都要穿雨鞋出门拜年,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自2017年下半年尧巷村村委会出资铺设这条宽阔的水泥路后,大家心里格外开心,虽然今年春节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但大家却过了一个舒心年。
山脚下村位于舟山水库脚下,由于地处山岗坡地,这里多年来伴随村民的是高低不平的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地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尽快通上一条水泥路,改善道路出行状况,一直是山脚下村村民的期盼,但苦于当地村民小组缺乏资金,行路难一直未能解决。
近几年来,依托村级“书记工程”项目的推进,丹北镇尧巷村在如今农村水泥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建设,将水泥路铺设到全村各自然村的角落,从而实现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转变。
“身居山区,通上一条水泥路不容易,更何况还是通向各家各户门口。今年年前道路工程完工后,那些外出做生意的村民开车回来,再也不用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了,村里面貌也焕然一新。”戴红英高兴地指着家门前的一处健身器材说道,除了修建通往家门口的水泥路和安装路灯外,村委会还在空置的地方安装了文体设施,以供村民锻炼娱乐。“自从装了健身器材后,我们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健身、娱乐,可热闹了!”
“随着村庄环境整治的大力实施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这几年,尧巷全村21个村庄已有20个铺设了水泥路。节后,村两委将全面推进这项实事工程,让由于天气原因还未完成建设的老徐庄自然村也尽快通上水泥路。”尧巷村党委书记严木云告诉记者,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该村还在每个大的自然村的空余地方修建了健身广场,在人口较少的村庄里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大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体生活。
据严木云介绍,这几年,丹北镇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聚焦和补齐民生方面的短板,要求各村在每年的中心工作中选择实事项目作为年度“书记工程”进行重点攻坚。他告诉记者,村里“书记工程”已实施了4年多,每年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1到2个。“通过多年来的标准厂房、村级产业园区建设,尧巷村每年村可用财力在250万元左右,其中,‘书记工程’项目每年投入就达七八十万元,大部分属于民生工程。这两年来,仅亮化工程总投资就达80多万元,共安装路灯800多个,涉及全村21个自然村。”严木云说,目前,尧巷的所有自然村已全部实现了亮化。
此外,在村庄环境保洁方面,尧巷村每150户配一个卫生保洁员,全村共有16个保洁员。村里8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均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除了逢年过节,平时村两委干部也常常走访慰问贫困户,全村每年用于访贫问苦的资金就达七八万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