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民大舞台”新年俗 乡村旧貌换新颜

核心提示: 曾因“铲不掉的赌场”报道在2016年底传出臭名的小村,仅一年便转身成为四邻八乡中远近闻名的“农民大舞台”,农民痛定思痛后的改变,迎得了大大的“赞”!

新华报业网讯 曾因“铲不掉的赌场”报道在2016年底传出臭名的小村,仅一年便转身成为四邻八乡中远近闻名的“农民大舞台”,农民痛定思痛后的改变,迎得了大大的“赞”!

2月16日,大年初一,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陈楼、小蒋等村欢快锣鼓声响彻了乡村。吃完团圆饭,农民们不再聚众“摸牌”,而是听从着锣鼓声召唤,大人孩子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走向村头,参与到“农民大舞台”之中。

“第一江山”马陵山,使该镇工业发展受到制约,偏远村庄中中青年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老年人、妇女在农闲时间无所事事,经常聚集在一起,看小牌、掷骰子,久而久之,村头、路边就形成了露天的小赌场,特别在春节期间,外出打工人员回来,手头有了点闲钱,就想去赌场碰碰运气。陈楼、小蒋等村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更匮乏。“闲着没事就赌博”,村民们这样评价自己的生活。今年春节期间,还会不会看到乌烟瘴气的大小赌场?记者决定亲身一测。

标准篮球场,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暮霭四合之时,村头巷尾聚集着周围村落的老百姓,这儿一拨舞狮旱船打腰鼓,那儿一拨调琴吹奏跳广场舞……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村里孩子爱“炫耀”,今年炫的是谁家的大人登了台。“快来看戏喽!今天有俺爸的节目呢!”“俺妈也有节目,有个舞还是俺妈编的哩!”“快看,那个拉二胡的是俺爷爷,还有敲大鼓的是俺二大爷!”……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的表情。

有村民在小声议论,张家媳妇说:“以前老张离开饭桌就凑牌桌,因为打牌天天赌气吵架。现在你看,他把多年不玩的笛子拾起来了。”李家媳妇说:“别提打牌了,以前无聊我也去摸几把,现在看别人在那排小戏,练舞蹈,我心痒痒着呢。”

绝不让马陵山镇成为“文化荒漠”,此地东周时即为“钟吾国”域,自古就有春节玩“乡会”的习惯,尤以高原、黄甲、广玉、玄庙等村为代表,镇党委决定,用民间群众文化把农民从牌桌上“拉回来”,他们首先在各村寻找文艺能人,搭建起“农民大舞台”,让农民群众既当“大舞台”的观众,更成为“大舞台”的主角。高原村党员朱吉元率先干起来,他是村里“高原红”宣传队创办人、负责人,尤其善于草根文艺创作。最初,朱吉元和张玉芹、朱作章三位老人,编排好节目,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就开演,如今,这支小团队已变成30多人,节目形式囊括了旱船、花车、表演唱、民族舞、广场舞、柳琴、快板、数来宝、独唱、合唱等等。

“前年春节,村里一两口子,都忙着去赌钱,孩子在家被开水烫伤,他们互相埋怨,吵吵打打闹离婚,一家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稳。”朱吉元说,他们刚刚又编排了一出小戏——《苦果》,剧中男主大毛因赌博造成一系列家庭矛盾、生活困难,最终致使其妻柳月仙喝农药寻死,用故事劝诫群众不要沾染赌博等恶习。“这简直演的就是我自己啊!”村民纷纷自觉远离牌桌。去年春节,黄甲村组织“夕阳红”文艺乐团编排2.5个小时的演出,还受邀到周边乡镇、村演出三十多场次,观众达2万多人次;小蒋村的“东方红”艺术团,把节目上传至视频网站,观看人次当日便突破2千人次。

目前,全镇16个村,已有9个村组织村民开展广场演出活动,几场民间小戏演下来,已让周边几个村的文艺爱好者按捺不住兴趣,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春节过后,马陵山镇每个村都将有三两支农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健身舞队、腰鼓队。配备音响、乐队,并有相对固定创作、演职人员的农民宣传队,春节期间将组织各种宣传演出5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十万人次。

交汇点记者 李刚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