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市区一路向北,穿过茫茫长江,行约40余公里,便可到达江北小城六合。这里,除了温度要比江南低2到3度,属于都市的那种快节奏脉搏也不由地慢了下来。一年到头,小城人民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很难品出什么变化。春节返家,记者从身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中,隐约体味着小城之变。
大年二十八,家住平山林场脚下的张老二早早地回到了老宅。洗碗刷锅,把家里能打扫的地方都痛痛快快地清理了一遍。张老二前年夏天添了孙子,和老伴儿平时在六合城里带孩子。春节了,儿子儿媳挽留他在城里过年,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回村的路这么方便,以往折腾1个半小时的路程现在30分钟就能到家,为啥不回去过年?”老张一句话,全家乖乖响应,年三十晚上,十多口人在农村老宅里热热闹闹过了年。
一桌人酒足饭饱,围在一起谈天说地。伴着零星鞭炮声,张老二望着家门口延伸出去的大马路,高兴地又喝了几口酒。“那年大雪你们还记得吗?老大一家从城里回来,半路车轮陷在雪里,多亏了隔壁村五六个大汉帮忙,不然年夜饭都赶不上。”
张老大听了哈哈大笑,接话道:“那时候我们过年就怕回老家,真不方便。哪像现在这样,水泥马路村村通,回家还多了几条公路。”
“那可不,现在村里还通公交哩。”张老二提起村子现在的改变,比谁都眉飞色舞,种了大半辈子庄稼,农村是他的根。
一条条崭新的路和一个个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似乎成了六合人脑海里的重要变迁。
地铁S8穿城而过
近十年没回乡的王成这次过年带着外地媳妇,从北方城市回六合龙池的家中团圆,从南京南站下高铁后,两口子坐上3号线,只转了一次S8地铁就到了家。
“我记得以往去市区,只有玉六、汉六这些公交,遇到节假日,晃晃悠悠两个小时。听说现在不仅有地铁,还有520直达车,你别说这个线路名字还挺浪漫。”王成向家人好一通点赞,现在从六合过江真方便。
“可不,还有在规划中的地铁11号线和14号线和3条过江通道等等,你小子在外地平时也要多关注家乡发展。”年夜饭上,王爸爸责备着儿子,语气里却带着自豪。
“爸,咱可关注着呢,我一直听说六合会建高铁站,以后我们回家更方便了。”父子俩边说边笑,就着一桌酒菜聊至深夜。
春节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团圆,对于有的人来说则意味着更加忙碌。在横梁派出所所长戴相会眼中,春节不变的是在岗,变的是女儿渐渐长大了,再也不会在阖家团圆的时候问:“爸爸去哪儿了?”
过年前,戴相会和同事们把街道上的重点区域都走访了一遍,确保乡亲们能平安舒心过大年。作为一名基层公安,在守护一方平安的同时,他也真切感受着老百姓们日子的变化。
“早些年,横梁街道农民依托雨花石发家致富,带动了各类产业的发展,现在镇区建成面积达1.3平方公里,进驻居民1.2万多人,建有小商品、农副产品、建材、木材、家禽畜牧五大市场,还有近千人的服装加工企业,农民自主创业率达50%以上,政府和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戴相会说,我们横梁街道的社会治安一直平稳,这跟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有关系。
图为六合浮桥
正红红火火发生改变的还有六合的城市面貌,每当夜幕降临,城西角仿古建制的浮桥便会亮起百米长的红灯笼,映照得小城格外喜庆,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里感受着浓浓年味。
图为六合龙津桥
与之遥相对应的,便是龙津桥,这两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可谓见证着六合城的发展。过去,穿过龙津桥,一派繁华的城市风光便尽收眼底,这才算是真正进入六合主城。如今,绿水环绕的龙池新城已成了不少六合人居住创业的不二选择,即使在新年里,也能在龙池湖畔遇见不少散步休闲的市民,好不热闹。
新年里,小城六合不再有轰轰隆隆炸到天亮的炮竹声;不再有滁河畔延绵数里的璀璨花灯;不再有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出门赏灯的延安路盛况;也不再能遇到车水马龙,堵成一锅粥的街头......
小城六合,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静美。这里的人们和和顺顺,幸福知足,用心守护着这一座小城。而小城,也一年年地哺育着他们。
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