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的记忆

核心提示: 小时候过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锣鼓喧天的表演,更没有五彩缤纷的新年灯展。群众文化生活十分乏味,倒是花花绿绿的年画倍感温馨。

■刘联芳

小时候过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锣鼓喧天的表演,更没有五彩缤纷的新年灯展。群众文化生活十分乏味,倒是花花绿绿的年画倍感温馨。

临近过年时,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几张年画。那时的年画设计简单但主题突出,最常见的有“五谷丰登”图,两个农民头扎毛巾、站在一捆捆黄灿灿的谷穗旁,笑逐颜开;有“保家卫国”图,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威武神气;有家家喜欢的毛主席画像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年画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致,内容越来越丰富,名山大川、梅兰竹菊、影视明星、香车美女、卡通人物等等,都出现在年画上,让人眼花缭乱。

那时候,贴年画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记得除夕那天一大早,我母亲高举着扫帚,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终于到了贴年画的时候了,母亲打糨糊,父亲负责贴。父亲贴年画的样子很虔诚,好像不是在贴年画,而是在把全家来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一张张不大不小的年画上,以求来年平安祥和。年画贴完了,简陋的小屋在花花绿绿年画的映衬下,变得很喜庆,年的味道也被渲染得醇厚香甜。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画不知不觉撤离了“年”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装饰精美的名人字画和挂历。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