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小时候我们总是期待春节的到来,而如今春节却更像一种仪式、甚至是一顿饭而已。记忆中的那些“年味”你还记得多少?临近春节,很多网友回忆起那些淡化和消失的年味。本周,记者就带你一起重拾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
本报记者 庄东东
杀年猪 制腊肉
每到腊月里,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也是从杀年猪开始,农村过年的氛围便日渐浓烈起来。
今年65岁的徐锁明告诉记者,一年到头,他最盼望的就是杀年猪,因为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吃到油水十足的菜肴。说起杀年猪的场景,徐锁明记忆犹新:
“到了杀年猪的前一天下午,父亲会在院里准备一张台子,用来杀猪。而我则忙着通知小伙伴明天来看热闹。杀猪当天,一大早帮忙的人、看热闹的人很快会将院子站满。杀年猪开始,前来帮忙的众人拉的拉、推的推,将猪从圈里拉出来,按在准备好的台子上。杀猪佬对着猪的咽喉一刀子捅进去,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母亲则赶紧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盆将血接住。中午,我们家会请大伙吃一顿美味佳肴:新鲜的红烧肉、猪肝、肉片汤、猪血豆腐……”
“吃完午饭,待杀猪佬走后,我们则开始收拾。大人们会将肉放在缸里,腌制一段时间,晾晒好后食用,可以吃上半年都不会坏。”徐锁明表示,这种留存于记忆的香味,长大后再也没品尝过。
洗澡 去病菌
“二十七洗病菌,二十八洗邋遢……”家住珥陵镇的徐建军至今记得母亲口中这几句顺口溜,也总不忘按照老一辈的习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给自己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祈望能洗去病痛和忧愁。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小伙徐建军告诉记者:“那时,珥陵镇上有一个大澡堂,我一年才去一次。我记得澡堂里人非常多,和下饺子一样,一天下来,水池里的水都是淡灰色的了。”
扫扬尘 敬灶神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传统意义的小年,这一天有两个重要的仪式——扫扬尘、敬灶神。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土地神”不能随意惊动,平常房屋周边、家里的家具是不能乱动的,而扫扬尘那一天例外,啥都可以动。扫扬尘,即大扫除,全家老少一起上阵,祝愿能扫除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喜气。
“天没亮我们便会被父母从被窝里叫起来,接着便给我们分派一天的清扫任务。年龄最小的我主要任务是扫地,姐姐则在母亲的带领下将房顶、屋角清扫一遍,家里所有的碗、坛子、灶台洗一遍,而哥哥则会跟着父亲将房前屋后的水渠清理一次。”家住阜阳新村的61岁市民陶小坤回忆说。
敬灶神的重任一般由女主人全力承担,其他人是插不得手的。晚上,女主人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祭品在灶前摆好,然后点上香烛,烧上纸钱,边烧嘴里边念念有词。“那时候我们非常好奇,很想知道母亲到底说了什么。后来才知道,母亲先给灶神汇报了一家人一年的情况,包括我们的考试成绩、家里的收入等,然后向灶神祈求来年继续保佑一家平安幸福。”陶小坤笑着和记者说。
贴对联 守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说的就是春节贴春联。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请门神,这是新年里我们传统的习俗之一。
在农村,从腊月开始,村上的读书人家里就挤满了村民,很多人拿着红纸,希望这些有文化的人能帮他们写对联,把新年的祝福写在红纸上。“而近些年来,特意找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写对联的情况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买的或者银行、超市赠送的免费对联、‘福’字。”我市退休教师韦宝正这样告诉记者。
吃过晚饭,一家人便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吃瓜子、糖果,开始守岁。“每每这个时候,小孩子最开心。记得小时候每到此时,我会使劲往自己的兜里装糖果,然后围着父母追逐、嬉戏,边跑还要用手捂着衣兜,害怕装得太满,糖果从衣兜里蹦出来。玩着玩着,眼皮便会不听话,开始上下‘打架’,父母便会催促我们上床睡觉。”韦宝正笑着告诉记者,“而此时,我必定振作精神,继续强撑着。强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等父母发压岁钱。红包到手后,那一夜就会睡得特别香甜,美梦连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