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旧事

核心提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的运力主要靠肩挑、人抬、手推。路途较远或要运输的物品太重了,就要用到手推车(也叫独轮车)。界牌人叫它体(梯)车,运输物品叫体石头、体稻、体麦、体灰、体砖头等。

本文作者和手推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农村的运力主要靠肩挑、人抬、手推。路途较远或要运输的物品太重了,就要用到手推车(也叫独轮车)。界牌人叫它体(梯)车,运输物品叫体石头、体稻、体麦、体灰、体砖头等。

手推车由车架、车篷、车轮(外包铁条)、车轴、车耳等部件组成。有时还需要在车头另外安装一个前尖后宽并在尖头处安装了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小轮子,俗称“小狗头”。主要用于过缺口时起辅助作用。人们在使用时还要在车拦手两边尾部扣上绳子,名叫环绳。环绳套在肩上可以减轻手上的分量,如果车上装的物品分量太重,还需要在车头扣一根纤绳,由另一个人背纤。

旧社会不是家家都有手推车的,像我们廿九圩埭十户人家有三部手推车就已经很不错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界牌廿七圩埭王佐英、王佐根两兄弟在方圆十里范围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就是靠手推车出名的。原来,王氏祖上在外地开当铺挣了钱,决定回来造房子光宗耀祖,建造房屋的重担就落在这年轻的两兄弟肩上。规划六间两侧厢楼房,外加18间附房,石头、砖瓦、木头、石灰、填土等加起来需数千吨的运输量,全部要靠手推车运到工地。附近就那么多手推车,要将这么多材料运到工地,不知要等多长时间。两兄弟就贴出告示,无论什么人只要货到立马付款。于是周边的新桥、孟河、小河等地有手推车的人纷纷参与到运货的行列。两兄弟待人和气、气量又大。不仅无偿供给茶水点心,还派专人沿途修路填补车辙。随着气势恢宏的房子落成,两兄弟也就名声在外了。

手推车除了运货,还用来载人。那时界牌不通汽车,人们往来于苏、锡、常和上海等地都要徒步十多里地到小河、孟河上下汽车。年老的、有病的、行李多的、有钱的就坐手推车,那时有专门用手推车接送人的,当地人称这一行当叫推脚车。人坐在一边,人们称之为侧边车,另一边空着重心不稳,一不小心就会翻车,所以推侧边车还是要有一定的技能的。本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多次推过百十斤的一条大肥猪到大成桥食品站去售卖,亲身体验了推侧边车的不容易。除了技术还要有相当的力气,推着侧边车行走在土路上天气好无所谓,下雨下雪后,人们空手走路都非常吃力,而如果这种天气你不去就会失去信誉,以后就没人坐你的车。所以只有有一股蛮力的人才能推着坐了人的侧边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虽然艰苦,但迫于生计我们界中村还是有十几个人从事这一行当。其中康家埭的蒋路小、李家埭的徐傲林两人靠空车回头时沿途捡拾废石头等建筑垃圾,最后各自造了三间瓦房。三十八圩埭黄权根靠推脚车养活一家老小,后来到小河闸工作。六十年代“四清”运动中,其子退赔时将这部车抵押给大队。黄权根的弟媳妇认为这部车为家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产生感情,实在舍不得让其归公,就自己掏钱替侄子从大队部将手推车赎回来。

张家埭的张福宝年轻时推脚车,后来改行盖屋。张福宝从小就喜欢帮助人,只要人家需要,他是有求必应。推脚车时的一次奇遇使他得了个“善花菩萨”的雅号。一天他送人到孟河回来时天已经傍黑,他走到一个叫大树脚下的地方碰到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告诉他自己要到界牌去,走不动了身上又没带钱,可否带他一段,张福宝二话不说让老头坐到自己的车上推了就走。半道上老头对他说:“小伙子,明天是个阴天,你要将家中所有的东西都搬到外面来晾一下,什么东西都不可以留在家里。千万别对旁人讲,不要问为什么,到时你就知道了。”过了九圩桥走到一个叫老顶宫的地方有一片叫仙颗地的路边时,老人说要下车小便,正好张福宝也要小便。只听老人说千万不要忘记我刚才说的话,等张福宝回头答应已不见老头人影,吓得张福宝出了一身冷汗。那时正是赵家埭天天发生火灾的时候,张家埭毗邻赵家埭,张福宝想会不会赵家埭的火要烧到自己村上来。考虑到昨天老头的突然消失,有可能是仙人指点,于是将家中所有物品全部搬到屋外的空地上。因为没有太阳而又有许多东西根本不需要晾晒,所以邻居们都骂他是神经病。正在大家议论纷纷责骂张福宝时,邻居家突然大火冲天,很快就烧到张福宝家,这次大火一共烧了四家。事后听了张福宝讲了隔夜的奇遇,大家认为这是张福宝平时行善做好事得到的善报,于是人们送了张福宝一个“善花菩萨”的外号。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