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惜华1920年生于丹阳,她的祖父是解放前丹阳著名书法家殷松年,也是我妻子殷砚华的姐姐。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51年10月,我和殷砚华正在恋爱期,她和丈夫戴利国回家探亲。当时我只知道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干部,后来经过几次接触下来,更多地感觉她是一位谦和亲善的共产党员。她很健谈,有时用夹着上海口音的丹阳话给我讲述她参加革命的故事,甚至提到她一直使用的手表是张爱萍将军送给她的。
1942年到1943年,她在当时丹阳鸣凤小学教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一边教学一边宣传抗日救国,并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设法参加抗日斗争。1943年下半年,她突然从学校“失踪”,其实她是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去了。入伍后她担任新四军地下交通员,并在1944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改名梅丹馨,经常化装往返于苏北、上海之间秘密传送情报。1946年8月,她路过高邮时被国民党军队逮捕。由于她被捕前遇到敌人时,机智地将纸条(情报)嚼碎并吞入肚内,敌人没有抓到她的真凭实据,查不出什么,她在高邮监狱关了两个月就被释放了。出狱后找到原部队继续参加解放战争。上海解放后,她随大军进驻上海,和丈夫戴利国一起分配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震惊全国的潘汉年案件发生了,公安局局长杨帆以及局里的一些中层干部受到牵连,杨帆、戴利国等被捕入狱,殷惜华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南京饭店监督劳动,从事洗碗、打扫卫生等勤杂工作。她的五个子女也因父母的问题,除了最小的一个年幼女儿外,有四个被下放到农村插队劳动。更不幸的是,她的大儿子在下放期间,因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于农村。她丈夫戴利国早在60年代初就因病含冤去世。殷惜华忍辱负重,支撑着家庭,三个插队的子女要资助,最小的女儿要抚养。为了节省6分钱公交车费,她每天上下班都要步行两站路,家庭经济困难可想而知。
粉碎“四人帮”后的1980年,殷惜华终于得到平反。下放插队的子女也先后回到上海。同年冬季,她高兴地回到丹阳来看望我们,在谈及往事时,她的一段话至今我仍铭记在心。她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个革命者,也要有革命纪律,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特别是身处逆境时要经受考验,甚至是严峻的。我个人深有体会,那些年我申诉无门,内心不无抱怨,但我不忘当初的入党誓言。尽管被斥为反革命,但我不忘自己是个革命者,才使我挺了过来。”她又说:“戴利国病危时,他明知自己的病情,但还是竭力安慰我,再三叮嘱我不要忘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不能消沉,要相信党。他寄予我最大的信任和希望。在那凄风苦雨的日子里,使我赖以支撑过来。”
平反以后殷惜华离休在家,每天看书读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常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和子女们四世同堂,欢度天伦之乐的晚年幸福生活。尽管子女们期待着她的百岁寿辰,她却于2016年6月5日凌晨戛然而止地睡去,与世长辞,享年97岁。我相信她有着对人生奥秘的深刻洞悉和走向另一世界的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