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2017,最牵挂的人过得好吗

——江苏扶贫攻坚保障困难群众年度印象

核心提示: 江苏扶贫攻坚保障困难群众年度印象

年度热图 泗洪县魏营镇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莲藕一千五百亩,亩均效益五千元。图为当地农民喜悦的笑容。 张 笑 张连华摄

深入“大走访”。夏振宇摄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至今仍令人动容。

总书记牵挂的人,2017年你过得好吗?岁末年初,本报记者走进我省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听他们讲述那一串串温暖的故事。

“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将要过去的2017年,对55岁的陈玉莺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被温暖紧紧包围的一年。

2018年元旦前几天,陈玉莺刚从南京军区总院出院,用她的话说是“捡回了一条命”。陈玉莺家住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社区,因为她十年前罹患乳腺癌,一家人因此饱受煎熬,家庭经济一落千丈。原本以为度过癌症的十年之坎后,能迎来健康的人生,没想到她在年前的体检时,又发现颅内动脉瘤。若不及时手术,就有生命危险。

“好在有惊无险,手术成功了!多亏国家的好政策,二十多万元医药费,医保报销大部分,我还享受低保户医疗救助40690元,门诊医疗救助2000元,我自付只有4万多元。”陈玉莺告诉记者,十年前全家三口都被纳入低保,低保金年年涨,现在每月能领到2211元低保金,吃饭问题解决了。这次生病,家中兄弟姐妹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她解决自付的医药费。

十年前,陈玉莺还是一个要强的家庭顶梁柱,她自己开缝纫店,丈夫上班,女儿学习努力,一家其乐融融。“乳腺癌的打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她说,自那以后,生活似乎就是手术、化疗、医院……加上丈夫又下岗,当时才14岁的女儿也从家里的宝贝成为自立自强的“女汉子”。

疾病掏空这个小家庭,原本准备换房换环境的计划泡汤了。十年来,一家三口还是住在成贤街40平方米的单室套里。“政府分了一套公租房,在东郊马群,有50多平方米。但由于我最近住院,为了方便又搬了回来。”她说。

拥有1.7万户籍人口的玄武区成贤街社区是南京老城区的超大型社区,这里的大重病、残疾人家庭很多,除60多户低保家庭、214名残疾人外,还有3000多名老人。

“我们尽一切努力,链接资源,帮助困难群众。” 成贤街社区主任万六梅告诉记者。“像陈玉莺,玄武区连续6年为她提供‘生命健康工程福利’——每天一瓶鲜奶、每月80元特制爱心苏果券,保证她的营养,帮她战胜病魔。陈玉莺住院期间,社区和街道买慰问品,去医院看望她,鼓励她千万不要放弃。”

虽然因为疾病而生活坎坷,但陈玉莺一家还是努力向前。女儿大学毕业,刚通过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虽然经历这么多病痛折磨,但我很少抱怨。更何况还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我相信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采访中,陈玉莺一直都很坚强,只有谈到女儿时,才忍不住流下泪水:“我最大的期盼,就是2018年女儿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她的梦想,当一名老师,将来能组成自己的幸福家庭,开启她的崭新人生!”

【延伸阅读】感受到社会温暖的,不只是陈玉莺一家。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0.7万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达647元/月和611元/月,分别比去年增长5.9%和9.3%,全省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为410元/月,已超过省定400元/月的年度扶贫考核标准。今年元旦前,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达2018年社会救助资金30.31亿元,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稻虾共作帮老段一家脱贫

12月28日,记者来到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村,只见写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专项”的大牌子上,一位老农双手抓着龙虾,满脸是笑。牌子背后是盱眙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虾稻共生”地块,田边水沟里晃动着日头的倒影。

不远处,记者见到牌子上的老农——60岁的段红祥。“脱贫账”都在老段肚子里,他张口就来:“4亩地,收了近2500公斤稻子、160公斤龙虾。稻子在田头就按每公斤2.5元的价格售出,龙虾每公斤卖30元。光这4亩地,收入1万元出头。”一旁的镇干部卢玉华说:“老段家七口人,按人均6000元的标准,他一个人的劳动收入加流转费,全家就脱贫了。”老段听了“嘿嘿”笑着点头。

老段家去年还是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今年元旦,他将20亩地流转给祥丰公司,收入1.6万元,自己还到公司做田间管理,每月能挣1800元。公司老板又将4亩地返还给他种养,承诺地里产出都归他。

告别老段,记者走进芦沟村低收入农户吉明成家。独子遇车祸去世,老伴、儿媳都患重病,孙子、孙女上学,加上自己患有慢性病,这一切让吉明成身陷贫困。芦沟村村支书王天华介绍,虽然吉明成家眼下还没脱贫,但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当吉明成说到低保金只够儿媳买药,镇干部卢玉华马上问:失独金领了没有?见吉明成摇头,卢玉华立即打电话询问,很快就告诉老吉,钱已到账,可以到银行去领。

像吉明成家这样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党委、政府不仅将各类帮扶政策落实到位,也在想办法帮他们增强“造血”能力。王天华最近流转300亩地,打算让吉明成以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再安排他到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在黄花塘镇瓦屋村,村“两委”牵头成立德发中药材合作社,动员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以小额扶贫贷款入社。今年合作社种植面积翻倍,在200亩地上套种薄壳山核桃、野马追、白芍,入社的5户低收入户有4户脱贫。

黄花塘镇党委书记朱亚介绍说,自去年7月黄花塘被确定为省“点穴式”帮扶单位以来,14家省直部门到黄花塘调研、帮扶,提供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目前,全镇已落实扶贫项目22个,总投资2.6亿元。

【延伸阅读】我省已实现年收入4000元以下人口的整体脱贫,现在扶贫标准提升到6000元,这个群体中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者不少。我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一步,还将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人群,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激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编织筑牢保障救助底线,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现房简单装修就可入住了!”

年末,南京1499套共有产权房入市。年轻的苏丽冰没想到自己的运气很不错——12月25日,共有产权房选房第一天,尽管排在第367号选房,但因房源供应充足,他还是如愿选到一套85平方米的住房,而且位于教育、商业、交通等配套渐趋成熟的雨花台区岱山保障房片区。

“现房,简单装修后就可以入住了!单价9925元/平方米,总价不到85万元。首次购房首付三成,也就是20多万,我自己有些积蓄,再向亲戚朋友借点,付购房款不成问题。”苏丽冰言语间透着兴奋,毕竟周边地价都接近2万元/平方米,能以这样优惠的价格买到房子,实在让他很惊喜。

来自南通的苏丽冰2012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这些年,眼看南京房价节节上涨,安居梦似乎愈加遥不可及。去年,南京首批共有产权房推出,小苏的一个同事幸运地买到共有产权房,这让小苏看到希望。去年底,他申请共有产权房,一年后圆梦。

按南京共有产权房政策,保障对象和政府须约定产权比例,新就业人员买共有产权房,须由个人购买80%以上的产权,5年内可按原价回购政府持有的20%产权,这有利于保障真实的居住需求。

南京此次共有1500多位申请后经核准可购买共有产权房的保障对象。在岱山保障房片区万象汇商业街区共有产权房选房现场,那里的保安描述这样一幅画面:凌晨四五点,气温逼近冰点,但选房人已迫不及待赶来,6点以后人越来越多,早晨7点时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根据最新测算,南京中低收入住房“夹心层”群体购房需求占购房总需求的30%。可以想象,适销对路的共有产权房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曹云华介绍,近3年,全省已有19个市(县、区)试点实施共有产权房制度,7347户家庭通过共有产权渠道实现“住有所居”。

【延伸阅读】“住有所居”的阳光照进现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政府持续发力。今年全省棚户区改造28.1万套,基本建成27.6万套,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8.87%、153.35%;约80万棚户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完成投资937亿元;公租房基本建成和新增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目标任务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