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条道路建成通车,出行更方便了!”说起城市变化,去年新建道路陆续建成通车,让不少市民感叹“丹阳速度”越来越快。
去年以来,我市突出交通大路网建设,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旧城区路网为目标,加快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快速高效、衔接顺畅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使得丹阳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不断延伸,内联外通的大交通格局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北二环整体改造、通港路东延、车站路北延、丹句路、河沿路等工程对内构建起城市快速骨干路网,畅通“微循环”,是纾解开发区新城和老城交通压力、推动新区及周边乡镇发展的骨干型工程,也是推动城市整体改造和更新的龙头工程;围绕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格局,我市积极推进镇丹高速、357省道丹阳至常州机场段建设,开工122省道花王至全州段。这些主干道路网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形成“快进快出”的城市交通体系,拉开城市的发展框架,延伸城市外围大循环。
目前,滨江地区的中心西路、通港公路延伸(一期)和通港路城市化改造,新建京沪铁路丹阳站房工程和一批桥梁改造工程(吕城大桥、珥陵桥、折柳桥、九曲河公路危桥改造)等已经完工,其他重点项目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进入收尾阶段。在我市“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奔赴全市重点交通建设工程现场,近距离感受丹阳交通大力实施“枢纽提升行动”的成效,体验“畅通丹阳”带来的便捷交通。
本版摄影 丽萍 学伟
>>对内:完善快速骨干路网 构建快速便捷交通体系
北二环改造延伸主城外围大循环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城市交通就好比人体的经脉,而断头路则是城市交通中的“痛”。一条条道路是否顺畅,既是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同时也是丈量老百姓心中幸福指数的标尺。
北二环路是我市城区东西向的一条重要通道,改造前的北二环路为双向四车道,水泥路面陈旧、多有破损,甚至有的路面有明显的下沉迹象,不少市民行经北二环路,大多会感受到明显的颠簸,原路段往东延伸至迎宾路时“断头”形成“T”子路口,道路改造事在必行。去年我市提出将北二环路进行整体拓宽升级。北二环改造工程共分为北二环道路改造工程和北二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工程。其中,北二环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工程为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改造,道路主线从新港路平面交叉口东侧起,向东下穿车站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以及迎宾路后,与丹桂路相连通,东侧延伸到曲阿路的交叉口止;地面辅道则与车站路、迎宾路组成平交路口,道路全长1.3公里。其中,主线快速路为双向4车道,采用U型槽及框架桥结构由西向东分别下穿车站路、京沪铁路、城际铁路以及迎宾路。可以说,北二环路下穿互通立交工程打通了北二环向东的“断头路”,与丹桂路相通,畅通了区域路网,实现了“路路通”。自去年6月北二环整体改造工程进场施工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加大施工组织力度,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实现了当年谋划、当年施工、当年完成。
“北二环是丹阳首个准快速路模式,建成后通行效率将大大提高,从中北学院到城际火车站,遇到绿波带估计只要六七分钟就能达到。”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后的北二环路将围绕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区与各重要节点的快速通道,拉开城市的发展框架,延伸城市外围大循环,改善片区路网,提高今后云阳大桥重修施工期的分流能力。而随着南师大中北学院的建成使用,北二环路将成为城际高铁站通往新校区的主干道,打造中北学院的迎宾通道,尤其道路两侧的生态景观及小细节的精致布局将延续丹凤朝阳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示丹阳文化、传承文化。
车站路北延将分流迎宾路车流压力
车站路北延工程起点位于北二环路,向北经联东化工、龙江钢铁,下穿沪宁高速公路,终点止于中心河桥,路线全长约3.324公里。按照城市一级道路标准修建,全线设计时速每小时50公里,双向四车道。
该项目自2017年6月1日正式进场施工以来,目前主车道所有沥青已完工,非机动车道沥青下面层完成40%,中分带绿化已完成,侧分带完成40%;绿灯及公交候车厅已基本完成。“车站路北延工程打通了丹阳火车站、汽车东站和眼镜市场向北直通241省道的‘断头路’,整条道路与迎宾路平行,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路网结构,有效分流迎宾路车流压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相关负责人说。
南三环东延完善城市主干道功能
南三环东延一期工程起点位于现有南三环与罗横线交叉口,终点与X201埤导线相交,线路全长1.641公里。陵口大桥接线工程长0.217公里,起点为在建的陵口大桥南侧桥头接线,终点为南三环东延段,断面宽度17.5米。
目前,工程路基标准横断面已完成6%灰土施工至95区第二层;陵口大桥完成3层灰土。该工程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8年7月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地方干线公路与国省干线的连接,可以进一步完善南三环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功能,为沿线乡镇、企业提供良好的的发展环境,改善出行条件,便利周边居民出行,提升乡镇综合实力。
>>对外:融入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格局 形成“快进快出”的城市交通体系
“去年我市对涉及丹阳的2条省道进行了拓宽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公路网的运输效率,完善路网结构。”交运局相关负责人口中的2条省道,主要是122省道丹阳花王至全州段工程、S357丹阳段工程。
122省道丹阳段全线34公里,目前已完成丹阳花王241省道至常州界改造21.8公里,剩余花王至全州丹徒界段12.22公里未拓宽改造。路线西起丹阳丹徒界,沿老路布线,过屯甸后,向北绕过丁庄,与丹西公路平交后,跨越香草支河,向东延伸至十里牌,沿老路至终点S241。其中,起点为老路利用段,其余段落为新建段。道路采用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沥青砼路面,起点至G312段设计速度取每小时100公里,路基宽26米,G312至终点段设计速度取每小时80公里,为与远期规划断面衔接,G312段至S241段路基宽28米。目前,122省道花王至全州段已完成青苗、附着物、征地拆迁赔偿、项目部驻地建设;进行原地面处理、河塘清淤回填及便道施工,进行路基灰土填筑、翻晒、平整以及三仙桥、十里牌桥和香草河的下部结构施工。
357省道丹阳段起于丹阳城区,沿线经过丹阳开发区、陵口镇、访仙镇、吕城镇等四个乡镇,止于常州奔牛机场,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主车道为双向6车道。其既是丹阳主城与奔牛机场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丹阳向东与苏锡常及上海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这条道路的建设对完善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提升常州奔牛机场集疏运条件,加强丹阳与常州间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57省道新线段起于我市东方南路与老122省道交叉处,终点为吕城永丰河,长约14公里。目前此路段建设已完成青苗、附着物赔偿、项目部驻地建设,完成路基清表约13公里、施工便道建设12公里,完成便桥3座,完成原地面处理9公里,完成土方3万多方。
S357吕城老路段起于吕城镇永丰河,沿我市县道新珥线和机场路展线,终点接镇常交界处的357省道常州段,路线全长约5.4公里。目前此路段拓宽改造已完成路基土方工程和桥梁工程70%,正在进行路面水稳基层施工。整个工程预计2018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
357省道在122省道南二环大桥和齐梁路南延段均设置了互通,其中122省道互通为双喇叭互通,对于新老城区的连接和丹阳城区与东南部地区的连接具有重要作用。
>>滨江地区:投入3.4亿全力打造最优区域路网
去年我市抢抓发展机遇,为打破影响滨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交通制约,把有限的资金向该片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倾斜,共投入3.4亿元,开工建设丹北镇中心西路、胡高路改造、通港公路延伸(一期)、通港路城市化改造四大交通工程。目前,全部工程进展顺利,其中通港路延伸段2017年6月份建成通车,通港公路城市化改造、中心西路主体建设已完工,胡高路预计2018年春节以后完成主体建设,这些道路的建成,有力打通了滨江片区交通“主动脉”,为整个区域今后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硬”环境。
总投资约1.46亿元的丹北镇中心西路建设,南至丹界路,北至友谊桥,全长3.3公里,路面宽28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路两侧各预留2米绿化带,整条道路总宽32米。该工程从2017年4月20日进场施工后,目前主体已经接近尾声。
胡高线建设改造工程总长7.8公里,路面宽11米,相比较老路宽度新增了5米。该工程起点与丹界公路交叉,向东沿胡高路老路进行改造,沿线经过建山村、管山村,终点在高桥村附近与省道338交叉。工程2017年6月份进场施工,7月份封闭道路全线展开作业,克服丘陵地区地势落差大、施工难度高等困难,科学统筹调度,目前全线路基灰土和水系涵洞已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接近尾声。该项目总工纪忠明说:“我们计划在2018年1月中下旬把基层水温摊铺结束,春节前准备摊铺一层沥青,确保群众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丹阳中心城区和丹北、界牌城镇组群的路网结构,加速实施丹阳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沿线建山村、管山村、高桥村出行,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同时由于该项目位于水晶山齐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成后还将支撑我市东部旅游度假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开发。
通港路东延是我市连接经济较发达城镇的主要通路,也是丹北乃至整个滨江地区发展的动脉,对完善区域路网,促进沿线地块开发和乡镇间人财物的流通等具有现实意义。通港路东延(一期)起于原通港路终点与丹界公路的T型交叉口,向东展线,转而向南跨越永红河,终点接丹界线,路线全长1.638公里,路宽21.5米,双向四车道,沥青砼路面。该项目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已于2017年6月建成通车,建成后,有效完善了区域路网、改善了地方交通环境。
>>运河景观改造打造城市“三轴”
苏南运河丹阳城区段景观工程起点为北二环大桥,终点为南二环大桥,长约4公里,设计总面积为23.4公顷,工程内容主要有:一级挡墙与栏杆;滨河人行步道;绿化种植;观景平台;多功能台阶;车行道;景观工程中含有:公园、驿站、管理用房、厕所等。其中:硬质铺装约7.6万平方米;草格护岸约1.42万平方米;种植绿地约1.5万平方米;道路约6.5公里(面积约5.9万平方米);车行桥梁2座,预计总投资约为2亿元。
去年,我市按照“紧凑开发、精明增长”的要求,本着“一举多得”的理念,结合苏南运河航道“四改三”工程,以景观工程建设为载体,在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的同时,强化运河“生态轴”,提升绿色环境,建设苏南水韵丹阳;强化运河“文化轴”,传承漕运历史,展示曲阿地方特色;强化运河“发展轴”,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是一个集运动和休闲为一体的临河景观公园,必将彰显苏南运河长廊上新丹阳生态特色。
目前首期项目工程:人民大桥以南区段(东侧至三岔河口,西侧至“团结桥”)全部完工;人民大桥以北至北二环大桥区段,项目主体完工。如今已初步展示出生态项目的公益性服务功效。
>>新建京沪铁路丹阳站房工程基本完工
记者在京沪铁路丹阳站房改造现场看到,新建站房主体已全部结束,外墙立面及内部装修也已到位。据介绍,该工程从2016年6月份开始桩基施工,2017年4月份主体完工,11月20日完成内外立面装修及设备安装。工程建筑层数为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站房总面积8753.6平方米。整座站房以简洁大方为主基调,其中站房外立面取意“丹凤朝阳”,引用中国红作为点缀,采用花岗岩加玻璃加铝板为幕墙,内部装修结合外部风格,也增加了中国红元素。站房高峰小时发送量为1026人。新建京沪铁路丹阳站房与城际丹阳站房遥相呼应,中间有专门通道,可实现互联互通。
>>桥梁“脱胎换骨” 优化镇域交通
为了进一步改善河道沿线群众出行,去年我市在桥梁改造上持续“发力”,目前,已有多座桥梁竣工。
新建吕城大桥是大运河“四改三”配套项目之一,大桥位于吕城镇镇区,横跨京杭运河,桥梁全长406.44米,分左右两幅,桥总宽是24.9米。据了解,这座西半幅大桥是2017年11月份刚刚投入使用的,东半幅大桥2016年已经投入使用,现在东西两幅大桥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了一座崭新的吕城大桥,更加方便了两岸群众的出行。
丹金溧漕河是我省主要水运干线,连接丹阳、金坛、溧阳三地。由于丹金溧漕河“五改三”,原老珥陵桥等8座跨河桥梁的净宽、净高等技术尺度已不能满足航道等级提升后的通航要求,特别是老珥陵桥同时也是沟通我市新珥线县道的一座重要通道。为此,珥陵桥改建工程被市政府列入去年优先通车计划。珥陵桥总投资1900万元,全长208米、主跨为钢桁架梁结构,按总宽10米、净宽9米、净高7米的二级公路桥梁标准设计。目前,珥陵桥改建工程主体已完工、已开始试通车。
吕城大桥和珥陵桥的改变,是我市桥梁建设的一个片段。近年来,我市一直将河道老旧桥梁改造作为一个重点,在上年完工多座桥梁的基础上,去年持续发力桥梁建设,将涉及大运河、丹金溧漕河、九曲河等水域的吕城大桥左幅、珥陵桥、邓家桥等14座大桥列入2017年施工计划,经过广大桥梁建设者的辛苦付出,所有工程均按年度计划进行,其中吕城大桥、珥陵桥、折柳桥、九曲河公路危桥改造均已完工,新建大桥相对原来老桥更宽、标准更高,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也促进了当地发展。
>>“四好农村路”成造福百姓“致富路”
去年丹阳被评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农村公路是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基层群众交通运输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把握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个环节,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共有农村公路2005.60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密度为191.6公里,99.7%的县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100%集中居住点直通等级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占比100%,全市乡村道双车道四级路以上比例达到42.9%,行政村双车道覆盖率达到92.3%。
位于司徒镇的丹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地处我市西部偏远丘陵地带,基础设施薄弱,一条贯通南北9.5公里的生态大道建成后,将原来分散的茶叶、苗木、休闲农业、林果等产业串成一条灿烂的“珍珠项链”,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沿路两侧的农田承包价格翻了一番,给周边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16年,该园区年销售超过5.5亿元,带动周边6个村13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年人均增收4000元。
农路皇蒋线竣工通车后,蒋墅天意土元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建军笑着说:“我的合作社就在这皇蒋线边上,以前5吨以上车子根本进不来,中药材都得先用小车运出去,再装大车。现在通车后,大车可以直进直出,对合作社的发展大为有利,能给农耕农作也带来方便”。可以说,近两年跨越式发展的农村公路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截至2016年底,依托农村路网建设,我市新增农业园区规模经营面积5700亩,新建各类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50家,省级农村物流示范企业1家,12个镇级、32个村级农资采购站,仅每年水稻小麦等农产品流通量就达47万吨。
去年以来,我市继续投入9.8亿元,实施县道大中修13公里,乡村道提档升级46公里,危桥改造2座,重点交叉口渠化11处,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在改善农村出行环境上,建立了以司徒等5个镇为镇村公交中心节点镇、连接周边相邻镇为片区的镇村公交区域性网络,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镇村公交全覆盖,共建成农村客运站5座、首末站12个、农村候车厅784个,镇村公交线路共有44条,线路总里程533.6公里,配备车辆60辆,日发班次321班,全程票价1元,每天出行人次达0.75万,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指标评价均达到了5A级标准。
新建京沪铁路丹阳站房工程
大运河景观
吕城桥
357省道
丹延路丹西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