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谋高质量发展 建言献策 推动新时代新崛起
——市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本报记者 须俊 蒋玉 云莹 菀滢 实习生 胡必成
元旦小长假刚过,我市“两会”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一开年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旺盛劲头。
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们,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与期盼,带着集聚广大民意的真知与灼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畅叙发展硕果,同绘发展蓝图,共商发展大计。
打造园区新格局,助推经济新崛起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园区经济。市人大代表、吕城镇西符村党委书记庄国祥等提出,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进程的关键支撑。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精心打造,丹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园现已成为该镇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截至目前,园区共落户企业20余家,在谈项目9个,形成销售规模已超25亿元。尽管园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园区成熟度还不够高、运营管理还不够专业、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为充分利用好这一军民融合的产业平台,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形成和谐创新的产业集群,吕城镇的市人大代表提出以下建议:将充分利用军民融合的产业平台,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形成和谐创新的产业集群,按照“三集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核心区、绿色发展先导区、富民发展引领区”的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创新举措,从而实现资源要素裂变式发展的叠加效应。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时代实现新崛起的坚实步伐”的目标。此次人代会,“高质量发展”无疑是热词之一。不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一年工作安排的表述,还是代表们讨论发言,“高质量发展”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夏洪认为,新一年丹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从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三个方面入手。“丹阳是工贸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历来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夏洪说,2017年丹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与周边地区相比,缺少重大项目支撑仍是丹阳发展的短板,因此,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狠抓大项目落地,“经济工作是1,缺少这个1,后面的0都是无效的。”在发展的同时,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通过“263”专项整治、绿色转型、文明创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民生事业,深化发展内涵,提高发展质量。
聚焦实体经济、聚合园区载体,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市人大代表、延陵镇利民村党总支书记王保庚说,延陵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引进高质量、体量大的实体经济项目,用实打实的项目推动延陵的发展;延陵的凤凰工业园是高新区的组成部分,要抓住丹阳高新区创成省级高新区的机遇,立足城郊区位优势,加强与高新区在道路、政策等方面的对接,推动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园区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凤凰工业园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
深化文明创建,建精美丹阳城、做文明丹阳人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我市去年最闪耀的一个亮点,我市以“全国第二、江苏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城市颜值、内涵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创建中,我市啃“硬骨头”、破“老大难”,下大力气补短板。与此同时,城乡各项建设项目接二连三地“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当年贯通”,北二环整体建设工程、丹句路拓宽工程、西门片区整体提升工程、姜家园片区道路贯通……这些城建工程的完工和正在进行时,不仅打通了城市道路微循环,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还打通了通往市民心里的“最后一公里”。
回忆起去年创建时的工作历程,市人大代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于斌不禁感叹道:“高新区面临所有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量大、任务重。如今,经过改造,一个个整洁如新的小区展现在眼前,市民是高兴的,我们则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于斌表示,对照周边省市文明城市,我市的文明城市管理机制还有上升空间,可以通过探索市场化小区物业管理、设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式,彻底改变老旧小区面貌。
“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欣喜。”市人大代表、珥陵镇中仙村党委书记谢明光表示,文明城市的成果要让百姓共享,目前241省道珥陵段一直没有路灯,给村民夜间出行造成了不便,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充分考虑百姓需求,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尽快落实路灯安装。皇塘镇代表团的代表们则希望开展312国道违建整治,提升丹阳段形象。“交通枢纽是展现丹阳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违建整治刻不容缓。”代表们建议按照“城管统筹、属地负责、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联动方针,多部门和312国道沿线镇区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对312国道两侧的违章搭建、户外广告破损等情况进行研讨,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城市面貌的改变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一种表现,而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则是文明城市深入人心的体现。市人大代表胡小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文明创建,要继续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推进城市城市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这些要求都是具体举措,老百姓一目了然。胡小锁说,文明城市的巩固和成效管理,还是在于人的素质。“占道停车、垃圾堆放、不礼让行人等都说明市民对文明城市的理解还不到位。”他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具体的日常准则,规范、指导市民的行为。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此次人代会也把推动乡村振兴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金祥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并按照丹阳城乡规划制定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本着节约成本、节约资源的原则进行重点打造,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市人大代表、延陵镇行宫村党委书记马建国说,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行宫村其他几个方面都基本达标了,但“产业兴旺”方面还要寻找突破口。“行宫村是丘陵地带,以传统种植为主,希望政府继续加大以工哺农的力度,推动茅山老区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8年要启动延陵九里、柳茹、西庄湖三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延续农村传统风貌。作为一名延陵镇的人大代表,我由衷感到高兴。”市人大代表、延陵镇宝林村村委会主任潘志成建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放到乡村振兴的高度来打造,同时要做特色产业,让农民富起来。
作为第一批创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丹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粮食为主,经济林果为特色,总面积1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涉及司徒、延陵、珥陵三个镇。如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走好乡村振兴的路子?司徒镇代表团的代表们提出,要放大园区的特色、优势,以及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吸引农业龙头企业来园区投资;要加大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支持力度,明确配套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开发含金量高、市场潜力大、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构建“技术、生产、加工”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化链条,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市人大代表、陵口镇肇巷村党委书记张伟民把着力点放在陵口皮鞋产业园上。“皮鞋制造作为陵口镇的支柱产业,不仅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更为陵口镇的村民谋求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张伟民说,目前,陵口镇皮鞋产业园二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与产业园比邻的肇巷村将把村级经济发展做重新规划,“我们将把村里的发展与产业园相结合,转移农村劳动力,注重第三产业培养,以服务业为主,为村里的百姓办实事。”
“我去年种的订单优质水稻,几乎占了总面积的60%以上,产品深得米厂青睐。”市人大代表、珥陵镇祥里村种粮大户霍洪涛说。虽然从事的是最传统的粮食种植,但霍洪涛依靠科技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创出了自己的路子。对于如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他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更多有识之士加盟农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精品农业上下功夫,走好农业绿色永续发展之路。
强化共建共享理念,大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提及许多,这表示我市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尤其对学前教育特别关注,我希望,今后学前教育中能够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市人大代表、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园长王巧玲如是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但我市人口流动频繁,各中小学对安全保卫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希望能够根据学校、幼儿园所需安保情况,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同时对学校内外施行实时监控,安装报警系统,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市人大代表、吕城初中校长庄天方说道,目前,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已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对师生加强了安全教育,配备了一批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学校配置临时门卫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对确保和提高学校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保安的配置和保安人员的聘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专职保安在预防校园盗窃等现象发生及为师生排忧解难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近些年,校园‘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我们不得不对校园的治安保卫工作进行深层次思考。”庄天方提出,期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一事引起足够重视,并切实想出实际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我是一名非常喜欢阅读的人,希望政府考虑在开发区建设一个室内图书馆。”来自珥陵中心幼儿园的人大代表孙慧君说,眼下,漂流书屋、24小时图书馆等公共资源的配置,足以证明政府对阅读的重视度,但随着开发区人口的不断增加,移动读书点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经常往老图书馆奔波也很不方便,为此,她呼吁相关部门能合理布局公共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除了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建设也是市民常年关注的话题。市人大代表、吕城镇卫生院院长谭小洪就推进医养结合提出了建议。他说,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养老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目前,我市除了市区有四家养老机构外,乡镇几乎只有敬老院,有的非建制镇甚至没有敬老院,且敬老院基本是孤寡老人,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互独立,医院不能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导致许多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无处养老。为此,谭小洪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摸底盘查,对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由政府或民营资本进行新建或扩建养老机构。二是由医疗保险资金按比例或定额承担部分养老费用。三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合作,使养老机构可以为入住者提供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的老人就诊开通绿色通道。四是如果新建养老或医疗机构,在规划阶段考虑一并建设或临近建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