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科技展示区。 本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11月24日,2017中国(徐州)首届人工智能大会暨高峰论坛举行,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众多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会上,总投资84.3亿元的10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签约,将为徐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月25日,中国首届节能环保大赛颁奖仪式暨2017中国(徐州)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举行。36个项目从全国7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31个项目现场签约落户徐州。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徐州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
人工智能、节能环保、ICT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徐州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
注入“智慧芯” 传统产业加速动能转换
走进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内,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正在对关键部位进行焊接。
装备与智能制造是徐州着力打造的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徐工作为世界级企业,正加快转型步伐,产品向中高端发力,迅速占领市场。
徐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围绕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精准把握产业“老”与“新”、结构“重”与“轻”的平衡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创新驱动引领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就是要以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为核心,更加聚焦产业振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动能、新的竞争优势,实现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行稳致远。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电池生产流水线运转如飞。这家名为楚汉新能源的企业,正是徐矿集团通过引进顶级专家建立的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徐矿集团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和实施“蒙电苏送”等外送电基地项目建设,与五大电投公司等央企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引进中科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团队成立楚汉新能源、威拉里新材料、亿创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公司。江苏楚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邓中一博士,带来30多人的研发队伍。公司的锂电项目通过国际通用的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并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赵文军介绍说,他们研发的陶铝新材料粉,目前正进行检测,将应用于生产大飞机上的舱门铰链。
围绕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徐州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徐州行动纲要》,着力构建以6个优势产业为主体、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6+6”产业体系。加快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装备制造、食品、能源、煤盐化工等产业高端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超百亿企业15家以上。
引入“新面孔”新兴产业多元发展
7月4日至6日,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在徐州举办,为期3天的会议让世界各地的来宾感受到了徐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决心。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座资源型城市,徐州曾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建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然而,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徐州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徐州市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双向开放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崛起、后发赶超。2016年,徐州服务外包合同额突破4.56亿美元,同比增长9倍,执行额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实现增幅全省第一,总量江北领先。
自去年以来,徐州服务外包产业就已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华为、软通动力、微软、IBM、大唐电信、甲骨文等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纷纷涌入古城徐州。
徐州初步形成了以软件研发外包、物联网外包、工业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徐州传统制造业插上了翅膀,工业企业开始向“服务化”转型,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二次腾飞。在徐州,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有7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201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配套补贴及奖励。对于服务外包企业当年离岸外包达到10万美元以上的,每10万美元奖励1万元。
如今,徐州新兴产业的新面孔越来越“多元”。中兴、大唐、甲骨文、微软等一批海内外著名ICT企业加速布局徐州。
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平台的搭建,徐州市制定了《关于支持江苏淮海科技城和徐州科技创新谷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平台建设、财税扶持、租金补贴、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建设用地、科技金融、招商引资等方面扶持园区建设发展。
徐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县(市)区全覆盖,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将设立200亿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资金,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和奖补力度。设立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与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子基金,力争带动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规模1000亿元以上。
产业越来越“轻” 加快冲出老工业基地转型关口
11月1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在徐州举行,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出席会议。目前,徐州已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为龙头,城乡配送物流、专业市场物流、保税物流、空港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全市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企业)88家。中国华信、招商局集团、象屿集团等一大批平台型、旗舰型物流企业落户徐州,徐州也将参与全球物流、贸易、金融大循环,推动国外市场、资源和技术与中国相应的优势产能、市场对接合作。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特点是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着眼于徐州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目标,加快冲出老工业基地转型关口。
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去年,《徐州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提升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基础好的产业,培育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三大成长型的产业,逐步构建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3+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加快向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产业规模力争达7500亿元。
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根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要求,结合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创新引领、错位发展、集约集聚”的原则,构建形成“两核一沿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此次,我市将集中精力突破几个“拳头”产业,把优势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全力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3个国内知名特色产业集群。对于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模式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产业,也将在六大产业体系中进行规划布局。
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徐州市将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抓好产业链构建和平台建设两个关键,培育壮大ICT、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地位。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构建“333”服务业体系。同时,引导各板块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1-2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标志的产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