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畔“起航” 跃入载人深潜新时代 ——“深海勇士”号诞生历程探秘

核心提示: 近日,“深海勇士”号研制与海试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又一“大国重器”成功交付。今年8月,这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正是从中船重工第七〇二所出发奔赴深海,圆满完成了全部海试任务。近日,记者走进七〇二所,探秘“深海勇士”号的诞生历程。

blob.png

“深海勇士”号

近日,“深海勇士”号研制与海试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又一“大国重器”成功交付。今年8月,这一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正是从中船重工第七〇二所出发奔赴深海,圆满完成了全部海试任务。近日,记者走进七〇二所,探秘“深海勇士”号的诞生历程。

研制“深海勇士”,为研发全海深潜水器铺路

白色的躯干,鲜红的脊背,仿生流线的造型……“深海勇士”号承袭了“蛟龙”号独特的外观设计。与“蛟龙”号一样,“深海勇士”号由七〇二所牵头,联合国内10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据悉,早在2009年“蛟龙”号备战第一次海试的时候,七〇二所就开始着手“深海勇士”号的研究。                   

已经建造了7000米作业深度的“蛟龙”号,为什么还要再造一台深度较浅的潜水器?这是当时许多人的疑惑。“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说:“因为无论从国家海洋战略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仅有一台载人潜水器远不能形成完备的深海作业体系,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科研和工程方面的作业需求,载人潜水器技术乃至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会缺乏动力。”

七〇二所所长何春荣认为,我国要开发深海就必须全面发展深海装备技术,必须拥有核心部件设计和制造能力。他将“深海勇士”号的研制比喻为我国深海装备发展进程中先“深蹲”再“起跳”的关键一步,“起跳”的终极目标是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研制将为全海深潜水器做好人才队伍、技术能力和应用体系的储备。

国产化率95%,集成15年深海装备尖端技术

短短49天内,“深海勇士”号历经5个试验海区,完成28次下潜、388项测试,最大下潜深度4534米,完成所有试验任务。副总设计师叶聪自豪地说:“‘深海勇士’ 集成了我国近15年来的深海装备技术成果,国产化率达到95%”。

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是“深海勇士”号的最大特色。叶聪介绍,作为项目总师单位,七〇二所负责潜水器研制中最重要的一环——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总体设计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任务,要将每一个零部件布局在最科学合理的位置,还要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

七〇二所团队瞄准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高可维性的目标,先后完成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将舱内布局优化设计技术、钛合金载人舱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超高压海水泵、充油锂电池组、推进器研制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一一攻克。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花费了6年时间,许多自主研制的关键部件达到国家最高技术水平。

“勇士”团队,以工匠精神铸造大国重器

七〇二所团队将“深海勇士”号的研制过程比喻为一次长征,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总装集成阶段,项目人员围着设计图纸,一一指点上面需要加工的部件:各类耐压罐、框架结构、液压系统、纵倾调节系统等20多项。夜晚的总装车间常常是灯火通明,研制和总装人员加班加点集成潜水器的各个系统。

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总装对精度要求极高,装配人员常常为几毫米的误差“大动干戈”。一次由于尾翼转动轴安装面的平面度大于5丝(0.05毫米)导致轴装好后不能转动,装配工人在钛合金框架的安装面上用锉刀打磨了一个星期,硬是把安装面磨到了5丝以内的平面度。

今年8月2日,总装车间里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深海勇士”号从这里出发踏上海试征程。10月3日,圆满完成所有海试任务的“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港,宣告中国载人深潜新时代的到来。

据悉,目前“深海勇士”号已入级中国船级社,并交付用户。胡震告诉记者,我国正逐步实现潜水器的谱系化,包括载人和无人潜水器,研发团队现已投入全海深载人作业潜水器的研制中,希望更多用户能借助这些深海装备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推动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之路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