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扫一扫家门前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户籍信息,大到一座城市的排涝方案可以通过环境“仿真”分厘不差地计算出来……在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无数条“数据”正在重新审视着这座你再熟悉不过的城市。
大数据视角下的这座城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智慧城市”呢? 12月6日,在南京江宁未来科技城举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专项活动——智慧江苏发展论坛上,院士、专家坐而论道,“全景式”地描绘出“智慧江苏”的生动场景。
高水平智慧江苏长啥样?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新型智慧化城市
论坛现场
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社会生活正在快速的数据化,在物理世界之外,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数据世界。“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智慧化’必将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当天的论坛现场,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胡学同首先表示,江苏的城市智慧化建设已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等等,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将成为全省未来10年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上半年,江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88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有望达到9000亿。”江苏省智慧城市促进联盟理事长李旻在现场分享了一组体现江苏产业现状的最新数据,并告诉大家,虽然江苏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全国第二,但也存在着龙头企业偏少,规模偏小的状况。
如何加快企业向“智慧化”的转型升级,无疑是攻破瓶颈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创新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一语中的地指出,创新设计是创新理念与设计实践的结合,而智能制造需要与智能工艺相结合,谭建荣举例表示,比如江苏集聚产业优势的机床、造船制造等,如果能将技术参数等智能技术融入产品设计中,必将能更精准地满足市场。“比如建立数控机床,实现机床自顶向下式的多轴联动递推分配,机床定位的精度就能从0.005mm提升到0.003mm。”谭建荣以其所在的浙江大学近期实践的创新机床“智慧化”设计的案例为例,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产品“需求”的创新设计最为紧迫,且“智慧化”是关键。
“去标识化”保障“个人数据库”
大数据淘金更需上紧“隐私保护弦”
论坛现场
“智慧化”城市里,每分每秒都产生着数以万计的数据流量,如果不能保护好个人产生的数据,对大数据时代的拥抱难免“畏缩”。当天论坛中,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工程师李新友表示,从2012年起,我国就陆续出台了大数据安全法规政策,2016年4月更具有针对性地成立了大数据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其中提及的“去标识化”就对个人行为的海量数据分析作出了规范。李新友在现场强调,“去标识化”的意义其实就是,市场可以对个人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但必须是泛化的,不能具体到追踪、建设某个人的“数据库”。
“我们要促进数据的共享开放,但必须是要在实现数据可用性和个人信息安全平衡的前提下。”李新友介绍表示,目前典型的行业大数据分别体现在电商营销以及电子政府方面,尤其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方面,亟待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认共享,以解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现状。
同样将目光投向“政府数据”的还有大数据专家、信息管理专家徐子沛,他在现场指出一个观念:数据是政府的,不是部门的。“要加快建立数据维度上的‘整体性’政府。”徐子沛以“南京房产交易”为例,说明了政府开放数据对老百姓带来的便捷,“南京房产交易平台对接了政务办、房产、国土、地税、财政等10个部门,103个数据接口,于是,以前需要跑3个部门、交19份材料的登记,如今到1个窗口,交9份材料就搞定了。”
“数据”被视作是智能社会的“土壤”,它能孕育出更蓬勃的经济和更生动的生活。以数据为基础,近期南京玄武分局就推行了“二维码门牌+社区治理一体化工作平台”。“这个贴在家门口的二维码,不同人扫描,会看到不同的信息,以确保信息安全。”徐子沛说,例如民警扫一扫可以看到户籍信息,社工扫一扫可以看到居民的有效情况,居民自己扫描则可以完善家庭成员信息,以更方便社工的对点服务。
从“土壤”中挖掘的数据,还需要“深加工”。例如税款缴纳等信用数据可以为贷款审批做参考,水电数据对比排污数据,可以分析出是否正常排污……智慧城市的构成,需要“大数据淘金”,分拣出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数据融合应用。
海绵城市设计前先“试错”
除了“城市仿真计算”智慧江苏还有哪些亮点?
论坛现场
“智慧城市”在给老百姓生活“送福利”的同时,也体现在为城市治理“开药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将更加精准的配置社会资源,让整座城市的运行更安全、高效、有序。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用一段三维动画,让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仿真计算的“智慧”。
动画中,雨水倒灌而下,可以清晰至观察到每幢建筑的渗水情况,在这时,基于数据分析的“水环境大规模城市计算仿真”就开始了。“不仅可以对城市洪水、内涝预测进行仿真、应急处置,还可以对城市排水系统作辅助设计、方案分析,甚至可以对海绵城市的整体方案作设计分析。”万碧玉用这组城市水环境仿真三维动画告诉大家,城市仿真计算可以在设计前不断“试错”,从数据分析中为城市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实际上,江苏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早已为城市发展锚定蓝图。继2014年江苏出台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后,2016年江苏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江苏省智慧城市促进联盟理事长李旻在最后梳理表示,近年来,智慧江苏的建设成果横向体现在,江苏各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扬子江城市群的“智慧互通”;纵向体现在,两化融合、城市政务、民生等智慧行业建设上;下一阶段,江苏还将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城市集群、省内通行等方面提升“智慧化”程度。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