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2007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然而,这10年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尤其随着外卖、快递等行业在我市的迅速发展,“限塑令”效果越发弱化。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农贸市场、超市发现,虽然“限塑令”实施已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三无”塑料袋依然在农贸市场里满天飞,超市里的连卷保鲜袋也是用量激增。明码标价的购物袋不仅没有起到“限塑”的效果,反而成了市民们的“负担”。
在城北农贸市场记者看到,红色、绿色、白色的超薄透明塑料袋随处可见。摊贩们免费提供这种塑料袋已经成为惯例,不少市民每买一种菜就要装一个袋子,许多人手上已经提了五六个这样的小塑料袋。记者注意到,一些有棱角的菜品很容易就能刺穿这些塑料袋。为此,摊贩们常常在市民们选购结束后,再取一个大一点的袋子,将那些装着不同菜品的小袋子装在一起。一名小贩告诉记者,一叠超薄的塑料袋才3到4元,有200个,平均每个袋子才1分多,为了买东西的人方便,很多摊贩都不怎么吝啬这点成本。当记者询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样的塑料袋,为何不批发些厚点的塑料袋时,小贩们表示,小本经营,要节约成本。同时,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农贸市场外,一些卖小吃,例如包子、油炸食品的小摊贩,这种袋子使用更广泛。从事冷饮批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店里多年来使用的都是厚一点的袋子,这几年随着这种塑料袋的涨价,他们在顾客消费时,更多地会使用纸箱子。“那些超薄的塑料袋只能是菜市场里那些商贩用,我们一般是不用的,但厚袋子的成本的确比薄袋子多不少。”张女士表示,虽然他们店里的塑料袋是不收费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会自己拿着保温袋或者布袋子来购物,这样的景象以往是不曾有过的。
对于“限塑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市民小薛表示,对于“限塑令”她虽然很支持,但是平时出门还是没有养成带环保袋的习惯,“除非是一开始确定要去超市买东西,出门前才会放个袋子在包里,不然平时都会花钱买袋子。”另一位注重环保的市民钱小姐则表示,自己平时对于家里一些用水用电的浪费问题都会特别注意,她告诉记者,她们家长辈有出门携带环保袋的习惯,家中孩子受到影响也养成了这种环保意识,只要是出门都会提醒大人要带环保袋,“既然出了这样的规定,就应该全民参与,毕竟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
“限塑令”出台之初曾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然而近十年来在我市却面临着落地难的困境。本报几乎每年都会关注“限塑令”的落实情况,但结果总是让人难以满意。在采访中,“因为塑料袋太便宜了,大家都不在乎”成了多数人仍在使用塑料袋的理由。有市民提出,塑料袋满天飞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市民绿色消费的习惯没有养成,更为绿色环保和方便的取代物也没有得到普及。市民李先生建议,应该让一些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采用租借的方式提供一些环保袋,市民可以在使用环保袋时,给商家押金,之后将袋子归还给商家后,商家再把押金退回。李先生表示,这样的方式还需要商家积极配合,只要商家不提供塑料袋,市民就更容易养成使用环保袋的习惯。“既然是一个好的政策,不应该让它名存实亡。”李先生说,“限塑令”刚出台时,很多人参与这样的环保行动,如今许多人又开始忘了这个规定,开始使用塑料袋,除了市民本身,商家也有很大的责任,“只要大家都遵守,这件事做起来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