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珥陵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四问四促暖企惠民大走访”活动。在大走访过程中,我始终怀揣着一颗真心去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题,与群众交心交朋友。走访中,我听到了很多来自群众的心声、笑声,收获颇多,感想颇多。
我走访的是中仙村,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村貌整洁、民风淳朴。大部分村民被问到有无困难时,都笑呵呵说“生活挺好的”。但仍然有一些群众,生活并不如意。如何落实好“大走访”,更大程度上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不禁深思。
首先,掌握民意是前提,要怀揣真诚走访。
走访之初,心中有些许忐忑,担心工作做不好。但每次我迈进村民家门时,都会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所以我尽可能地多看一看、问一问。我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他们家中目前就医、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方面是否存在困难,以及对于我镇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深入交谈,让他们愿意对我“掏心窝子”、说实话。对于有些家中只有行动不便的年迈老人时,我都留下了联系方式。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举动,中仙村9组付春方在我登门走访过后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一些家长里短,向我反映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都让我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并掌握民情,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
其次,解答民惑是关键,要多看多想多问。
起初拿到《惠民类政策汇编》时,我不以为意,总觉得大走访更多的是拉家常。但当我走进一家危房被一位年迈的爷爷问到危房改造政策时,我愣住了,我含糊的回应明显让老爷爷失望了。后来,还是在建房办同志的帮助下才将老爷爷的疑问一一解答。虽然这次暂时过关,但却给我触动很大,大走访并不只是走走形式,不能止于“走过”,我们需要切实帮群众答疑解惑。此后,每次工作闲暇之际我都会认真阅读政策汇编,对于一些经常遇到又无法理解的便会找相关部门的同志咨询,确保常用政策了然于心。
再有,解决民需是根本,要建立长效机制。
走访过程中,有一户人家给我印象深刻,这是在这次走访中我遇见的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家里三口人,都被鉴定为智力残疾,没有工作能力,一直靠政府资助勉强维持生活。走访结束之后,我们与村里联系,送去了一些日常用品。后期经过与村书记的探讨,为他们安排了一些简单的体力活。这并不是个例,对于特困家庭,我们及时为他们建档立案,设计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积极构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干部和群众之间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在经常性的面对面、多见面中拉近距离、建立感情;把“常长细实”的要求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或许,我们能做的少之又少,但只要尽己所能,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哪怕是一桶油、一袋米,都会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送去一丝温暖。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珥陵镇政府 马秀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