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时节,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访仙镇华晟仁里农场,只见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搂草机、打捆机、夹包机等现代化农机合力助阵水稻抢收,机收场面颇为壮观。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农场通过对秸秆的打捆收集,使得困扰各地的秸秆处理难题在这里迎刃而解,真正变废为宝,成为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发电的燃料。
“今天是农场水稻收割的第四天,到目前已经机收了4000多亩。”仁里村委会治保主任兼民兵营长袁跃忠带领记者走进农场的收割现场。在一方连片数百亩的水稻田间,十多台联合收割机正井然有序地进行收割,两台搂草机紧跟其后将其“吐出”的秸秆向中间聚集。据袁跃忠介绍,自华晟仁里农场落户村里后,仁里村8500多亩农田已基本流转给农场,农户每年能拿到亩均750元的土地流转分红,周边村庄也有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华晟仁里农场,推动了粮食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秋收以来,仁里村两委干部分工包片,积极帮助农场协调处理大型机械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通过主动服务,让农场放心从事粮食的产业化经营。由于秸秆能就地打捆、变废为宝,村里的秸秆禁烧压力也大大减轻了。
迎着阵阵的稻谷清香,记者随后又来到位于仁里教化村的华晟仁里农场另一方基地。这里3台进口打捆机“激战”正酣,田间由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后抛洒一层层秸秆,被进口打捆机压缩成密度较高的圆桶状草捆。“一台打捆机1小时能打捆10亩秸秆。你看,这个打捆机就像‘母鸡下蛋’一样。”顺着袁跃忠手指的方向,记者走近一看,果不其然,短短几分钟重达八九百斤的圆桶状“草蛋”就从打捆机后面滚落在地,排列在田间。“可别小看了这个“草蛋”,它可是华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发电的优质燃料。”记者看到,田间的路上,不时有车子将打捆收集的圆桶状草捆,运往华晟生物发电公司。
华晟仁里农场经理帅根林说,目前,农场拥有进口打捆机及配套的搂草机、夹包机共计10台(套)。通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作业,华晟仁里农场已走上一条集约、有效、低碳、可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提升了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农场9200多亩水稻将在本月15日完成收割,秸秆打捆收集和小麦播种也将在25日全面完成。(鲁秋忠 蒋须俊 丁汉平/文 萧也平/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