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吕城河北村尝试开办村级农场强村富民

头一年就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

核心提示: 这个秋天,是吕城镇河北村的诚得农场开办后的第一个收获季,农场90亩无公害水稻大丰收。

QQ截图20171114151021

这个秋天,是吕城镇河北村的诚得农场开办后的第一个收获季,农场90亩无公害水稻大丰收。

昨日下午,河北村的村干部把晒干的稻谷全部过了一下秤,90亩稻田共收获无公害稻谷7万多斤。村党委书记庄国兴看着金黄的稻谷给大伙粗略算了一笔账:农场头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至少10万元。

诚得农场是河北村村级农场。不同于目前农村常见的家庭农场,诚得农场是由河北村集体控股,村集体股份分红将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修桥铺路、整治村庄环境,等等。

那么,河北村探索开办村级农场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是哪来的呢?

据村委会主任姜锁平介绍,河北村现有农田3200多亩,全村90%的农田被20多个外来种田大户承包经营。2016年,河北村村干部在进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由于天气等原因,种田大户当年种粮收入普遍大幅下降,一些种田大户对是否继续承包产生动摇,还有些人提出要降低土地流转金。对此,村民普遍感到担忧。因为土地交给种田大户经营后,有些村民进厂上了班,有些村民做起了小生意,况且,不少人家的农具都丢了,回来重新种自家的责任田肯定不划算,降低土地流转金又舍不得。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河北村的干部们就聚在一起商议怎么办,但一时也没有商讨出好的对策。

而在走访企业时,一些村干部又了解到,关注食品健康的家庭越来越多,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进入更多的家庭。就拿家里吃的大米来说,吕城镇已有不少家庭选择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这些大米的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很多。

“这为我们解决村民的顾虑提供了思路。”村党委书记庄国兴告诉记者:“当时,我和我们村主抓农业生产的副书记胡耀松合计了一下,可不可以‘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部分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经过反复讨论和走访调研,全村15名村干部及联队会计、治安调解员最后一致决定由村里成立农场,接收种田大户不愿继续承包或要求降低流转金的土地,通过稻鸭共作这一成功模式,生产无公害稻米。”

去年底,全村共有90亩土地因种田大户不再续包交由村里经营。今年6月,由河北村集体控股的诚得农场正式领到了营业执照。

此后,庄国兴和其他村干部分头先跑本地市场推销农场稻米。因为水稻就种在身边,大家看得见,稻米质量信得过,还没有等到收割,农场90亩稻谷就被预订一大半。

水稻全部收割后,庄国兴赶紧算了一下账:7万多斤稻谷可出米4万斤,按预订时10元/斤的价格计算,总收入40万元。扣除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金5.4万元,再减去用工成本、基础投入等开支,农场今年纯利润不少于10万元。

据介绍,由于是新事物,第一年,河北村村民普遍不愿以入股的方式把土地交给农场经营,所以农场依然按原先每年600元/亩的土地流转金支付给农户。但秋收以来,全村所有的村民小组长都来打听“明年村民是否可以以土地入股”;村民庄锁富还打听自己是否可以按农场标准种植无公害水稻,等到收割后由农场帮助统一销售……

庄国兴告诉记者,大家打听的这些事正是诚得农场要做的事。当初,大家商议成立村级农场时,就是希望能够蹚出一条路,不但要增加集体收入,还要带领村民致富。

村党委副书记胡耀松说,村里正计划适度扩大农场规模;同时,将采用“农场+农户”的模式,带动村里一些种田“老把式”共同发展高效农业。此外,根据农场聘请的农业专家的指导意见,明年,诚得农场将通过施好有机肥、科学除草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拓宽农场内二级沟养殖小龙虾。预计这两项措施可让农场每亩土地明年增收2000元。

吕城镇党委书记崔晓俊介绍,吕城镇11个村有7个村是新一轮“扶村帮户”工作对象,河北村尝试以村级农场的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增加集体收入、带领村民增收的思路对其他村有启发意义。(周德传 吕宣)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