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无锡2040年将变成什么模样?规划“大咖”论道城市发展

核心提示: 锦绣锡城,群英荟萃,共话发展。11月6日,由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无锡·2040”城市总体规划研讨会在锡举行。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等院校的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学者及热心城市发展的各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规的编制激荡思想、献计献策。

锦绣锡城,群英荟萃,共话发展。11月6日,由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无锡·2040”城市总体规划研讨会在锡举行。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等院校的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学者及热心城市发展的各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规的编制激荡思想、献计献策。

开门编规划,你我共参与。为更好拓展无锡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深度与广度,本次研讨会以“畅想未来 共谋发展”为主题,共设置了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分会场就“城市愿景与战略定位”“交通引导与绿色出行”“名城保护与宜居城市”主题邀请业内“大咖”和广大市民进行深入交流,精彩对话。规划研讨会的举办将为新一轮城市总规的编制,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营造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城乡新家园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切实推进无锡城市发展转型

无锡,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和当今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始终以自身的发展求索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道路探寻方向。作为较早迈出转型步伐的城市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的潮头之上延续转型先锋的魄力与雄心,需要从认识与领会中央精神、顺应时代发展中寻找答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认为,首先应当明确,生态本底资源是一切发展的前提。生态文明发展时期,太湖沿岸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资源将会成为无锡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太湖新城将是新动力的引擎,只有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基础,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方能将自身打造成生态型创新产业的聚集区,以及面向国际的转型示范窗口。

第二,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塑造城市特色,传承文化精神。无锡具有吴地文化千年延续、重湖叠巘人文辉映、百年工商繁华依旧、运河穿城格局尚在的历史文化特色。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因运河而兴的建城史。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脊梁,那么京杭大运河便是血脉。千年运河绵延不绝,令无锡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和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也为无锡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通过运河老城“双修”,挖掘无锡城市文化内涵精髓,延续历史文脉,保留文化基因,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留住无锡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同时,人文无锡底蕴深厚、英才辈出,亦应在当代发展中,传承与弘扬开明、开放、开拓的吴人精神。

第三,应当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锡有责任也有条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擦亮中国智造名片。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全面抓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实现物联网驱动下的工业4.0升级,将无锡打造为物联感知中心和智能制造先锋,寻求万物互联带来的势能突破。

第四,应当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根本。无锡具备宜居城市建设的较好基础。幸福感,不仅是物质的富足,也包括精神、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富足。市民对宜居无锡的期盼是生活更安康、环境更友好。作为城市的规划建设者,我们的期盼,和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则是看到江南诗意栖居的再现。

善用“区位”优势,做好“区位”文章

在国家、长三角新的发展格局中,无锡如何放大区位价值?不少专家认为,只有善用优势、做好“区位”文章、把握好战略定位,才能让无锡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认为,未来,无锡对外应进一步挖掘区位优势,对内应加快锡澄宜一体化协同发展。张京祥强调,“无锡既要强化有形的地理区位中心,更要做强无形的生产要素组织中心”,在这一方面,锡澄发展轴、锡宜发展轴对无锡的转型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锡澄发展轴是辐射苏中、苏北,以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为动力的区域轴;锡宜发展轴是面向杭州、浙江,以绿色休闲、创新经济为动力的区域轴。前者代表了实业无锡、实力无锡,后者代表了魅力无锡、品质无锡,相比于传统的沪宁轴线,南北两轴线对实现无锡未来发展愿景意义重大,因此在总规编制中,应超前谋划,加快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中规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董珂认为,无锡未来应走好精明增长、内涵发展的路子。他建议,无锡要大力保护好环太湖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应延续大运河这段“血脉”,实现文化传承发展;应抓紧物联网这类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让无锡成为“国家转型先锋城市、太湖宜居魅力都会”,开创发展新征程。

提升改善出行品质,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如今,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能让交通规划的编制更便利、“聪明”起来。中规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认为,城市发展要转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也要转变,要从谋“效率”向谋“品质”转变,充分发挥绿色交通的引领作用,倡导绿色出行和慢行优先,提升和改善城市交通出行品质。

“无锡要重塑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地位”的观点引发专家热议。江苏中设集团董事长陈凤军认为,无锡若想确立苏南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就必须建立除传统沪宁通道外,便捷辐射江阴、张家港、常熟、武进、宜兴的交通设施网络。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无锡至这些地区的路网及规划,优化通道衔接,强化区域联系。

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讲好无锡故事

市人大代表、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郑皓华提到文化遗产保护时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文化遗产寄托着城市的记忆和情怀,是一座城市区别另外一座城市的显著特征。保护和活化工业遗产,应与当下打造全域旅游、历史街区、特色小镇结合起来;要在不改变建筑原貌和架构的基础上,将保护工作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的操刀人,要有文化、有情怀、有耐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非常关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好体现文化元素。“比如,运河是无锡的母亲河,千里运河独此一环,彰显的是无锡的文化个性。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与运河的关系渐渐淡了。应该加强融合,展现无锡人如何临河而居,依河而兴。”他希望通过规划建设,精心“打磨”出具有无锡特点的慢生活。“无锡这座旅游城市,应向外地游客讲好无锡故事,共创共享美好的旅游生活。”

科学谋划未来 共绘美好蓝图

“无锡·2040”城市总体规划研讨会举行之际,无锡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局局长郑强,请他介绍了无锡新一轮总规编制及公众参与的有关情况。

记者:无锡是全国首批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六个城市之一,请您谈谈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郑强: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先后组织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现行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于2002年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在无锡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系列重要的区域性规划对无锡城市发展提出了新定位,无锡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对城乡规划作出了新部署;同时,总规编制的思路也在发生深层次改变,根据国家对新一轮总规改革的总体要求,总规应成为无锡未来10-20年,乃至更长时间建设发展的总纲,编制总体规划过程就是市委市政府统一城乡规划思路、统领城乡规划建设、统筹近中期重点建设项目的过程,要以总规的领先来保证城乡发展水平的领先。可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记者:您觉得新一轮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理念、思路和方法上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郑强: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在破解无锡若干重大战略问题上有一些新思路和探索。一是做好“融入区域规划”。顺应长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上海都市圈等区域发展大势,推进锡澄宜一体化发展。二是做好“全域统筹规划”。优化空间格局,全域统筹城、镇、村发展,明确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一城两核三片六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等。三是做好“产城融合规划”。做好产业增量空间与存量空间良性循环,推进产业功能和生活功能、双创空间和生产空间融合共享,加快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四是做好“民生幸福规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市民享受到安全、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五是做好“品质提升规划”。综合协调环太湖地区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建设蓝绿交织、景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结合老城更新,做好“大运河”的文章,做“活”历史文化遗产。

记者:这次“无锡·2040”总体规划研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既方便了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又加深了市民对总体规划的了解,下阶段还有哪些精彩的活动,您可以向我们介绍下吗?

郑强:秉持“开门编规划”的理念,我们将与媒体机构和社会公益团体开展广泛合作,深入推进规划公众参与工作。除了本次召开的规划研讨会邀请了市民参与外,今后还将举办两次会议,邀请周边城市代表对区域合作展开讨论,邀请各界社会团体进行互动交流;开展少年规划师行动和城市关怀行动,让广大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有机会参与到总规编制中来;举行三项活动,包括开展规划咨询宣传,举办“2040无锡——时间胶囊”、无锡城市发展老照片征集活动,以及总规编制成果的宣讲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群策群力,共同为新一轮总规编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