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戳中民生痛点

核心提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说的多好啊!”束喜二说,“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人人享有、人人都是受益者。”其实,几个月之前,束喜二还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美丽中国”戳中民生痛点

——“十九大报告,你最关心啥”系列报道(六)

每天晚饭后,开发区张巷村村民束喜二都爱到村里新建的文体广场上走走,在广场舞的音乐中、在景观灯的亮光中,一边散步一边和乡邻们聊天拉家常。最近一段时间,他说的最多的是生态环境问题。“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说的多好啊!”束喜二说,“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人人享有、人人都是受益者。”其实,几个月之前,束喜二还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原来,张巷村委会院内有一家小作坊,产生的废水废气不仅污染环境,更是让周边居民深受其苦。“这家小作坊在我们村两委搬过来之前就在这儿了,2015年起转做棉纱清洗、晾晒。”张巷村党总支副书记束建民介绍,经营户先在作坊内清洗棉纱,之后再晾晒到村委会院内的空地上,由于缺少处理设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直接外排,气味刺鼻、熏人,特别是晾晒时,太阳一照,味道更重了。两年来,陆续有村民向村两委反映这一情况,束喜二就是其中之一。“我家住在村委会西边,每天都能闻到臭味,特别是吹东风的时候,那味道就像是洋山芋腐烂的气味。”束喜二说,味道重时,家里门窗都不敢开,更别提晚上出门惬意地散步了。

让束喜二和村民们高兴的是,今年,随着263专项行动的强势推进,这家困扰村民们两年多的小作坊被关停取缔了。清理过后,不仅张巷村委会院内重新恢复了清爽、整洁,环境变好了,紧邻村委会建设的文体广场,更是成为了村里的新亮点。

“从受环境污染到为优美环境点赞,张巷村民的态度转变反映的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下,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的更深期盼。这在十九大报告中有着生动的描述。”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比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了进一步拓展。“美丽中国”一词,在报告中三次出现。“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环境的美丽既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可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环境的期盼为目标,今年以来,我市环保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打造“美丽中国”的丹阳样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263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燃煤锅炉整治已完成83%,37家涂料化工生产企业签订停产协议;取缔“小散乱污”无证、无照、无审批污染点源382家;全市禁养区514家畜禽养殖户全部清栏关闭,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已整治759家,整治率98.6%。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37件环境信访挂图作战,确保整改到位。协调推进11个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今年已立案处罚环境违法案件40件,处罚金额203.8万元,移送公安涉刑案件6件……

而将这一成绩放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中来看,我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样的提法令人震撼,也让我们环保人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该负责人说,下一步,环保局将从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全面补齐生态短板,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以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和放管服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机制,以监管促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建立违法排污黑名单和环保“领跑者”制度,激发企业治污热情,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排污许可和环评审批、总量控制、环保税改革有效结合,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和防范惩治机制等,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

“自从小作坊取缔后,村委会的人气又旺了起来。”张巷村党总支书记陈兴福说,以往小作坊开在村委会院子里,群众来办事都要捂着鼻子,直呼太臭了,平时都不愿来;现在环境好了,群众没事也爱往村委会串串门,特别是村委会旁边的文体广场,成为大家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据悉,张巷村是省康居村,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成效明显,在开发区所有村(社区)中排在前列,但在陈兴福看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明年我们将继续美化、绿化村庄环境,计划建一个休闲广场,路边栽满绿化,和现有的文体广场连为一体,营造更加优美、宜居的村庄环境,不断满足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更高要求。”

(徐卫斌 耿卫东 丽萍 云莹)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