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就是这么暖人心

——“十九大报告,你最关心啥”系列报道(三)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但十九大报告依然是我市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特别是报告中的民生内容,更是点燃了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但十九大报告依然是我市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特别是报告中的民生内容,更是点燃了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谈到十九大报告,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春华激动地说。近年来,围绕“基本完成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双创’任务、基本完成校舍维修工程、基本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目标,我市教育事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市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91.6分,进入全省106个县(市、区)前十位。“目前,我市教育现代化‘双创’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完成后,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将上新台阶。”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我市将出台《丹阳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在师资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城乡教师流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

医疗和健康问题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家住普善社区的刘阿姨说:“健康是老百姓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我们对‘健康丹阳’充满期待。”回应刘阿姨期待的是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战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综合医改工作,推动工作中心向健康管理转型,同时推进‘互联网+医疗’工程,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更让市民惊喜的“民生红包”还有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市医保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在10月底出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同时稳步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年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73岁的孙光楣老人最关注的是养老问题。“不少家庭是两个老人一起生活,子女不在身边。其中一个老人生病了,另一个就要跟着受累了,既要照顾老伴又要忙家务。”虽然孙光楣和老伴身体都还算硬朗,但有时也不免有这样的担心,“期盼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免去我们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丹北镇东方村刘巷三组75岁的刘百岁则致信本报编辑部,热情地为十九大点赞:“国家从贫困走向富强,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民欢喜。相信未来更美好!”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其中关于教育、社保、养老、富民等方面的民生内容,每一样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党校高级讲师茅惠芳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更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茅惠芳说,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是通过一件件实事、小事累积起来的,“像百姓关注的教育问题,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无疑将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带来同等的机会;还有养老问题,报告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医养结合,这不仅为广大老年人带来了福音,还为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便利。”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市委党校教师丁美娟说,近五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不是问题,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丁美娟说,“解决这一社会矛盾,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居民对文化、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十九大开幕当天,收看开幕会直播的云阳桥社区党委书记马艳琴在记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的同时,在工作笔记上写下了上面这段话。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使她明白,社区提供的,不一定是居民需要的。“我们要根据居民的需求,调整服务的内容,提供更加精致、精准的服务。”马艳琴说,现下云阳桥社区正在探索、完善菜单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让社区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丽萍 陈静 云莹)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