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十七岁的书法家贺宝正是我市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以往每逢我市举办重要的书法活动,总能看到他的书法作品,而在我们身边也可以看到不少他书写的招牌等,比如尹公桥、日新月异雕像下的题字……说起贺宝正先生的书法之路,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他是书法家,也是老军人、老教师。六岁临池学书、二十一岁投笔从戎,后执教数十年,期间不忘父亲对他书法上的教诲,仍勤加练习,从方砖上的“水练”、木板上的“描红”,到旧报纸叠方格磨墨临帖书法,从而领悟“学书法同时要学做人”的哲理,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
近两年来,虽然大家很少看到贺宝正的身影,但年事已高的他并没有完全“放下”自己最爱的书法,一直闲不住的他在这两年内断断续续整理书写了《欢声细语》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他所有成就以及人生感悟的一个总结。近日,记者在贺宝正家中听他细细讲述了不平凡的传奇人生。
贺宝正跟记者讲解《欢声细语》一书
方砖“水练”开启书法之路
投笔从戎却始终不忘初心
贺宝正1930年12月出生在蒋墅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祖、父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祖父贺锦标是清末秀才,父亲贺少峰1914年毕业于江苏武进师范。贺老从六岁起,就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临池学书,一天不得松懈。在贺宝正的家中,两块大方砖不但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而且一直使用至今。贺宝正时不时还会拿杯子倒上半杯水,用扎马步的姿势站在方砖前,左手背在身后,开始进行“水练”。说起这个,贺宝正特地领着记者来到阳台上,好好“表演”了一下,摆好姿势,拿好笔,丝毫没有停顿,书写了他去年写的一首诗《颂赞中国梦》:“一轮红日照太空,天下黎民寻好梦。九十五载长征路,唯我中华先得梦。”挥挥洒洒,气势磅礴,贺宝正说,十九大隆重召开了,这首诗很应景。
贺宝正从小刻苦读书,先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了两年,后转入父辈创立的贺氏私立广平小学(现蒋墅中心校)读三年级。1945年9月贺宝正考入苏州吴县县中学习。因成绩优异,他于1948年9月进入江苏省立吴江高等师范学习。本来,按照正常的“轨迹”,贺宝正在师范毕业后也会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但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1951年贺宝正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队伍,参加了华东特纵炮三师文工队,后下部队入朝参战。参加战争的岁月里,贺宝正一心为国,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再练习书法。1956年,贺宝正调往锦州炮校、沈阳炮兵政治学校、第一军医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从容执教的数十年里,贺宝正“马不停蹄”地练习书法,就想着把那“丢失”的岁月补回来。从颜体、魏碑到汉隶、行草,贺宝正的书法功力日渐精进。
晚年不再轻易提笔
用“严肃”“尊重”的态度对待书法
贺宝正对带有梅花性格的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和变化多端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先生的作品很是心驰神往,多次上门拜访请教,获益匪浅。在此基础上,年近中旬的贺宝正在经历了种种跌宕起伏后也渐渐领悟到“学书法同时要学做人。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写出来的字才会有灵气;要做一个胸襟开阔的人,写出来的字才会豪放大气”的哲理,并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宗旨,那就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厚积薄发,追求真、善、美。在贺宝正家中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寒香”两个大字,两侧的对联写着:“写尽山川好景色,多留笔墨在人间”。贺宝正告诉记者,这幅字是他六十多岁的时候写的,那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写出来的字苍劲有力,随着年龄渐长,写出来的字也慢慢变了,变得圆润、“温柔”,这也是岁月的一种沉淀。经过滴水穿石的磨练,贺宝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浑厚质朴,雄强豪放;长于行草,兼工隶书,尤喜大字。
不管是年轻时,还是年长后,贺宝正写每一幅作品绝不做作、马虎,都再三审稿后方能出手。他书写的招牌和牌匾,如图书馆、博物馆、城头山遗址、尹公桥名、桥联等均是如此用心。当记者问起他是否有弟子时,他摆摆手。在他的心里,这是对书法的一种严肃和尊重的态度。
虽然晚年的贺宝正不再轻易提笔写字,但他的书房里,“装备”却一样也不少,摆放得井井有条。一侧的书柜上摆放着他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另一侧则挂满了他自己的和其他书法界朋友的书法作品。
贺宝正告诉记者,五十多岁的时候,意气风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书写作品上面,也不觉得累,“我曾经半个月时间写了万余幅书法作品。”
以笔会友,养花弄草
把书法藏心中乐享晚年生活
贺宝正以笔会友,结交了一大批朋友,甚至把足迹踏到了国门之外,书写了对外交流的一段佳话。1991年6月,贺宝正应邀前往日本广岛因岛市,在访问名刹金莲寺时,除了写佛经外,方丈又邀请贺宝正写一幅一米大的“佛”字,但当时没有特大的毛笔,贺宝正急中生智,用两条新毛巾做成简易的大毛笔,然后从容饱蘸墨汁,仅用6秒钟,一口气就在宣纸板正中写下了3个一米以上的大“佛”字。当写完“佛”字的最后一竖时,引起了全场数十位观众的热烈鼓掌。因为这种表演场面、写法,在日本来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2000年2月,恰逢龙年之始,贺宝正带去的“龙”、“寿”大字等书法礼品,受到了众多日本友人的珍爱。贺宝正被誉为“中国人民友好的文化使者”。
退休后,贺宝正花了6年多时间编著了《墨海腾波》及续集《广结善缘》两书,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回顾总结。正是因为这6年没日没夜的辛苦写作,使得贺宝正左半边脸的三叉神经出现了“问题”,手术过后留下了半边脸麻木的后遗症,还好没有影响大脑思维,但他已没有太多精力去创作新的书法作品。
不过他的晚年生活并不无聊枯燥,因为他还有许许多多素未谋面的“笔友”,他们以笔会友,交流书法作品。就拿贺宝正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整理书写的《欢声细语》一书来说,他的外甥帮他印刷了100本,寄送给了诸多好友,不少外地的朋友都给他回了信,有些没见过面的朋友还附上了照片,读着这些信件的贺宝正言语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感。此外,在他房间的窗台上,还摆放着几盆盆栽,看似普通却很不普通。贺宝正拉开窗户指着其中一盆告诉记者,盆中的白色雕像就是黄河娘娘,是他去黄河边上旅游的时候特地买的,因为当时自己看到黄河边上的黄河娘娘像很是感慨,还书写题为《黄河之滨母子情——赞美黄河娘娘塑像》的诗。“这盆盆栽黄河娘娘的塑像在盆边,就犹如在黄河边一样。另一盆中是一块类似观音娘娘的假山石头布置的盆栽,经过设计,寓意也很好。再旁边是爷孙俩坐在桥上享受阳光和快乐时光的盆栽。”
除了这些,贺宝正每天还准时收看电视新闻,关注时事。“总而言之,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工作和酷爱中国书法艺术,这让我知足常乐,一生欣慰。”贺宝正用两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平生:“弘扬真理一生执教从戎;墨海腾波余热广结善缘。”
(李淑君 陈晓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