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驱动:强大支点撬动无锡产业转型发展

核心提示: 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如何让创新真正成为撬动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条以创新推动产业强市的路径在无锡日益清晰地勾画: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市上下以此为引领,有序推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载体建设、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速集聚高端人才……创新“基因”不断融入产业“血液”。

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如何让创新真正成为撬动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条以创新推动产业强市的路径在无锡日益清晰地勾画: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市上下以此为引领,有序推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载体建设、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速集聚高端人才……创新“基因”不断融入产业“血液”。

透过一连串的数字,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类创新要素的热流正在这里汇聚,创新引领的强大动能正在释放:

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60.88亿元,比2011年增长46.9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1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48.72亿元,比2011年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4%,比2011年增加7.37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全市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9项,中国专利奖31项、其中金奖2项,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2012年以来全市企业累计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225项,累计到位国家和省专项资金31.29亿元。

五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达到34.3万件和1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9万件,比重达到10.4%,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让撬动产业强市的支点更为强壮有力!无锡下好创新发展这步先手棋,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台载体 集聚创新资源

“掌握最前沿技术的专家们专程赶到无锡,为一家企业出谋划策。”一提起前段时间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学会走进蓝深远望”交流会,企业负责人杨实秋就难掩骄傲之情,这家年销售收入达2.2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朝着全国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努力,迫切需要行业专家解读大数据新技术,为企业指引创新方向。“多亏了超算来到无锡,让我们有了对话世界顶尖技术的机会。”杨实秋认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为无锡高新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也让无锡企业有了“话语权”。

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于去年建成投运后,三次蝉联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系统,两项应用成果入围“戈登贝尔奖”,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19个领域提供200多项专业服务。“超算中心是真正能开展、支撑、服务科技创新的平台载体。”科技局有关人士表示,平台载体是孵化创新企业、研发创新技术的“摇篮”,以无锡软件园为例,目前已孵育科技企业600多家,2016年完成营业额188亿元、税收8亿元,位列全国软件产业基地前五。此外,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2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个,其中国家级3个。

根据无锡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无锡对规划的28个特色园区,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定位重点部署推进。过去几年中,活跃的不仅是数据指标的逐年攀升,更关键的是,我市在微电子、传感网、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核心技术的突破,中科芯研发的高可靠性核心芯片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和天舟一号等一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成功运用; 兴澄特钢成为全球唯一的直径800mm 特殊钢连铸圆坯生产企业。

创新创业的“尖尖角”也在众创空间的载体中茁壮成长。“有‘家’做后盾,我们有信心做教育行业的第一品牌。”登上福布斯“30U30”榜单的胡佳威坦言,江南大学创业汇客厅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无锡市已建成众创空间33家,其中国家级7家,优客工场、阿里创新中心等知名众创品牌亦落户无锡市,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以企为主 迸发创新动力

“企业整体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法尔胜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说,建立了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高性能金属线材制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之后,企业受益良多,不仅创造了线缆强度级别和使用寿命两个世界纪录,还在保证缆索强度节节拔高的同时,将每座桥的钢材用量下降了20%,以同行无法匹敌的技术优势,牢牢掌握定价权。目前,法尔胜“拳头产品”输送带用钢丝绳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10多个具有“高、精、尖、小”特色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像法尔胜这样依靠创新闯市场的企业,在无锡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为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无锡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创新成果向产业领域渗透扩散。截至目前,无锡累计立项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8项和222项,用相关部门8.23亿元的专项资金,“撬动”企业、社会近200亿元的研发投入,并带来了466亿元的销售收入。

在科技投入的引领下,生物医药、物联网、石墨烯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博雅干细胞、感知集团等一批新兴产业。企业也逐渐从“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9月底,记者从药明生物获悉,该企业一改此前为国外企业“外包”生产药物的局面,而是将自主研发的PD-1抗体GLS-010授权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rcus Biosciences,总合同金额最高可达8.16亿美元,并且该抗体将在无锡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研发生命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成后能够产生40亿元的服务收入,新增2000员工就业,更带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放眼无锡,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本地企业的自觉行动,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6家,其中国家级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到1638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到84.7%,位列全省第一。

创新的“基因”日渐融入企业肌理,科技对企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在不断增强。去年全市高新产业实现产值6548.72亿元,位列全省第三,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4%。

  筑巢引凤 助推人才高地

毅然从柴油机行业领军企业高管职位辞职,投资1.1亿元回乡创业,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柴油机整机的生产落地,“陶都英才”创业领军人才白洪法的这份勇气,为宜兴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他创立的九迪动力又开始建设年产10万台发动机生产基地,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

“创新驱动,关键在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高端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地为吸引高端人才都开出了非常高的价码,无锡要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取得突破,必须加大力度、舍得投入,提高吸引力。无锡“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中,引进人才个体综合扶持可高达1800万元,市委市政府提升政策“含金量”,意在引进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能为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带动作用。2006年以来全市科技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累计纳税近50亿元,已达市本级财政投入的3.5倍。截至目前,全市在册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264个,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培育了飞而康、新洁能等一大批高成长型企业,朗新科技成为创业板首发过会企业,并于8月1日成功上市。

企业的引才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谢乾创办的卓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获得英特尔公司和工信部合作商业授权的独立BIOS供应商,身在人才、智力密集型的IT行业,谢乾不仅大力引进人才,还打造了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入驻的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已达3.5亿元。

根植于肥沃的创新土壤,一个人带来一项顶尖技术,并助推当地的产业发展,这样的传奇故事在无锡频频上演。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128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36人、院士团队及专家1672人,带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约20.4亿元,实现销售236.6亿元,利税31.4亿元。(记者 任禾)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