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苏州探索录:80家大院大所 汇聚创新引擎

核心提示: 近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强调,苏州市要在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

导读:近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强调,苏州市要在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继续当好全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探索者。事实上近年来,苏州已成为国内外一流企业、科创巨头争相进驻的城市,逐渐跻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今天起,名城苏州网、无线苏州将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苏州探索录》,展示各地在创新探索中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思考。

  在高新区科技城,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却集聚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研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科研院所,而这些已经成为新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张试纸8秒锁定涉毒疑犯

  下午在位于高新区科技城的浙江大学智能材料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研发主管于林正忙着和同事们对刚投入市场的第四代“便携式爆炸物毒品探测仪”进行评估分析。于林所在的中心,40名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学历占了一半,光博士就有10名。眼前他们研发出的“便携式爆炸物毒品探测仪”,别看只是一个普通的黑盒子,功能却非常强大。

 

  “一般来说,只要这个人一周内曾接触过毒品或者爆炸物,即便他双手空空,通过检测,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于林说,具体采样的时候,安检人员只需使用一张薄薄的试纸,在被检查对象身体上擦过即可完成。“一个人如果曾经接触过爆炸物或者毒品,那么这些物质的分子就会吸附到人体皮肤的纹理里,虽然非常微量,但我们这个试纸可以吸附,仪器也可以检测出来,只需要8秒钟。”于林说,该款探测仪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纳克级((10-9-10-7 克)。

  于林告诉记者,这款探测仪全部都是自有知识产权,目前可以探测出黑火药、硝化甘油等绝大多数爆炸物和可卡因、大麻、冰毒等绝大多数毒品。投入市场后获得了良好反响:“现在国内70%的民航机场,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而随着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这款探测仪目前的年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

  “大院大所”集聚创新力量

  事实上在科技城,类似浙江大学智能材料与微系统研究中心这样全国知名的“大院大所”,还有很多。以“大院大所”为代表的高端要素集聚,已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

  “高校科研院所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必须深耕地方贴近产业,这是一个多赢的模式。”高新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周杨告诉记者,自2004年出台第一个区级科技政策以来,高新区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全国各地的“大院大所”身上:“引进高端大学、科研机构,是快速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捷径。” 周杨坦言,刚开始引入并不容易,他们跑遍北上广,挨家挨户去拜访大学、研究院,同时一大批诚意满满、详细周到的科创扶持政策陆续出台。“除省市层面的扶持政策外,我们还制定了‘1+X’政策,涉及科研机构落户、人才吸引、项目落地等多个方面,这样成体系的扶持政策是我们的特色。”正因为这样,2010年起,选择入驻高新区的科研院所络绎不绝。

  高新区先后与80多家院校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苏研院、中传媒苏州研究院、中移动苏州研究院、华理工苏州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大平台,全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源头。

  如今,高新区的大院大所落户已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从原来的“上门邀请”变成了“慕名而来”。周杨说:“很多科研机构都是主动和我们接洽,今年上半年我们目标是引入10家,最后实际签约已经超过了。”

  目前,高新区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在刚刚公布的国家高新区年度排名中,高新区位列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第18位,较上一年度提升1位;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列全省27家高新园区第2位。

  跨界融合 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未来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规划,高新区发改局副局长周晓明认为,制造业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为此,高新区正在推进信息化、科创平台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战略。

  依托创新平台,跨界融合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苏州高新区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合作,采用大数据分析,一个新建的切片生产车间良品率提升5个百分点,而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点,就可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的生产成本。

  “‘大院大所’带给地方的财富是难以估量的,更多的是集聚智慧和创新要素,形成一种强大磁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最终推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高新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周杨说。

  名城苏州网记者 何寅平 图文报道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