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市丹阳延陵镇赵巷村的村民老张心里暖洋洋的,家里有困难,村里迅速获悉,慰问金很快送至,让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这样的快速“解困”机制,源于全市范围内针对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户的“红利”——镇村扶贫基金。
今年年初,按照镇(街道)不低于100万元、有条件的村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建立镇村扶贫基金,这一工作纳入2017年度市政府“十件实事”当中。
从3月份以来,半年时间已经过去,镇江市镇村扶贫基金建设情况如何?效果如何呢?
进展快 近半镇(街道)已建成基金
据镇江市扶贫办今年3月份首次统计结果来看,全市已有8个镇(街道),6个村,已按照标准建成了扶贫基金。而短短5个月之后,这一数据已涨至17个镇(街道),17个村,增速迅猛。
“我们建立了月报制度,每个月都会对各辖市区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镇江市农委扶贫处处长卢更生介绍,按照要求,在去年开始的新一轮“百村万户达新标”行动中,包含204个未达标村,这些村所在的35个乡镇,今年年底前将必须建成100万元的扶贫基金,而村一级目前暂不作要求。
始建早 好点子延续增加帮扶次数
丹徒区江心洲,这里是镇江全市最早建立扶贫基金的地方之一。
“2014年,在‘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中,根据市主要领导要求,江心洲建立了扶贫基金,有效解决了全岛30多户特困家庭帮扶问题。”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沈洪林介绍,通过多方筹募,加上市里的奖补资金,江心洲有了150万元的“造血”机器。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好的政策延续到了“百村万户达新标”。江心洲的扶贫基金对建档立卡户68户、108人次进行了包括助学、创业、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农业生产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我们的帮扶采取‘一户一档一策’,多以现金方式购买生产、生活物资等,目前已累计帮扶农户约280户次。”沈洪林表示,除了半年一次的帮扶外,遇到端午、中秋、重阳、春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也会增加帮扶次数。“自从有了帮扶基金,很多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得到妥善解决。”
效果佳 被帮扶村民都夸政策好
江心洲五套村4组村民许文宝退休后和妻子在家务农,但儿子在2005年患上罕见疾病,只能离职在家休养,儿子的治疗花费占了全家收入的一半。管委会获悉后,每年都对其进行帮扶,除生活用品外还有1000元现金。“自己家里的事,本来想着和老伴苦苦就算了,哪知道政府这么关心,送了好多东西,让我的心里热得很。”许文宝说,这么多次的帮扶让他十分感动。
和江心洲一样,地处革命老区茅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后河村,在2014年建立了100万元的扶贫基金,交于管委会统一管理,每年有10万元的基金分红。在村党总支书记权树林眼里,这个基金就是解决村里问题的“百宝箱”。
“以前,村里有一个慈善基金,加上这次每年的10万元分红注入,村里的扶贫帮困底气就更足了。”权树林说,经过一系列帮扶,村里建档立卡户从26户降至了9户。“就拿村民吴长梅来说,她丈夫去世,自己身患重病,我们为她办理了低保,今年得知她女儿得了败血症,我们又给予了5000元的帮助,这些钱是村里经过上报民政系统后,以转账的形式直接打进她的一卡通内的。她十分高兴,经常念叨着感谢好政策呢!”
真扶贫 潜移默化解决诸多矛盾
通过扶贫基金的建立,一些变化正悄然发生。
“以前,村里有不少农户因为家庭困难或者其他原因,经常表达不满情绪。但自从扶贫基金设立后,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村民们对我们的态度也变化了。”权树林说,以前,村民看到他们还会不理不睬,或者说几句难听话,但现在,大家见面都是笑呵呵地打招呼了。“老百姓表达不满主要是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现在村里有钱了,就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帮他们解决困难,既然困难都解决了,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仇怨呢!”
镇江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基金的设立,直面农村的贫困、稳定、党群干群关系等问题,解决好了贫困,就能有效阻止这些问题的产生。他还表示,目前,各相关镇(街道)的扶贫基金正在积极筹措之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接近建设标准,今年年底前,相关乡镇按照标准建立扶贫基金问题不大。(记者 周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