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不久,成员近百,志趣相投的他们从“助老”开始——

“丹阳爱心义工社”的公益“初”体验

核心提示: 10日一早,市第三人民医院大门旁便陆续聚集了一些车辆。从车上下来的人见到对方后,简单地试探性询问后,便热络地招呼开了。“原来是你啊!”“嗯嗯,群里聊了好久,第一次见到面呢!”热情而紧凑的“见面签到”结束后,8点整,一排车载着一行人整齐有序地往陵口敬老院行进。

义工给老人剪脚趾甲

“丹阳爱心义工社”活动现场

享受敷眼贴、剪指甲服务的老人们

10日一早,市第三人民医院大门旁便陆续聚集了一些车辆。从车上下来的人见到对方后,简单地试探性询问后,便热络地招呼开了。“原来是你啊!”“嗯嗯,群里聊了好久,第一次见到面呢!”热情而紧凑的“见面签到”结束后,8点整,一排车载着一行人整齐有序地往陵口敬老院行进。

“你们这么早就到了,今天辛苦你们了!”一到敬老院,院长刘正浩便迎了上来,对于这些身着红马甲面带笑容的义工们,他并不陌生。不过,刘院长还未知道的是,这是他们第一次以“丹阳爱心义工社成员”的身份集体活动。“之前好多人都见过,经常来我们敬老院帮老人做这做那,但今天看到他们带着的队旗才知道,原来他们成立了丹阳爱心义工社。这是好事啊,以后肯定人员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发展得也越来越好。”刘院长还来不及和熟识的义工们一一招呼,大伙儿已经分组、成队地各自忙开了。

院子里,擅长理发的义工仔细为老人们披上罩衣,弯腰低首,一刀一剪皆细心;手拿指甲剪的义工们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为老人们剪去过长的手指甲、脚趾甲。活动室里,捐赠优密眼贴的义工悉心地为老人们敷上了药用眼贴,并实时询问老人们的感受;掌握基本医疗技能的义工则为老人们量了血压、测了血糖,且一一记录在案。房间里,暖心的义工们为老人们叠衣、铺床、整理物品。厨房里,手巧的义工们认认真真包起了馄饨、炖上了鸡汤。此外,还有搀扶老人散步的、为老人洗头的、给老人分发月饼的……一上午的时间就在义工们忙碌的身影和老人幸福的欢笑中渡过了。

据院长刘正浩介绍,目前陵口敬老院内共有老人36人,均为五保老人,最小的64岁,最大的93岁。“目前有7、8个老人几乎只能卧床,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周全地照料。只是,目前院里加上我在内只有5名工作人员,压力确实有些大。”刘院长表示,尽管困难不小,但敬老院还是较好地顾全了所有老人,也赢得了老人们亲友的肯定与赞赏,院长办公室里鲜红的锦旗便是最好的证明。“除了我们工作人员尽心尽力,社会力量的帮扶着实也帮了大忙。就像今天来的义工们,他们定期或不定期上门的‘全套服务’,既帮我们分担了一些工作,更让老人们多了有人陪伴的热闹开心。”刘院长说,当前来敬老院的义工们并不少,但他也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关心老人的队伍。

“今天我们共来了22名义工,只是群里的一少部分成员,但大家分工仔细、行动有力,一上午的陪伴让老人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义工社“领头人”陈锁才告诉记者,“丹阳爱心义工社”成立时间并不长,目前团队的相关注册手续也正在办理中,但是义工社成员已有近百人,其中活跃义工有70余名。“我们的义工来自各行各业,企业老板、工厂工人、老师、普通上班族等等都有。其实从很早开始有很多人就互相认识了,志趣相投的人在一块儿做公益,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感会更多。因此,我们也萌生了成立一个正规义工团队的想法,丹阳爱心义工社的名字虽简单,却也质朴实在。”据陈锁才介绍,此次陵口敬老院之行虽是义工社成立后的首次活动,但他们对此后“助老”、“助学”的“团队公益大方向”早已十分明确。“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商议,我们明晰了今后做活动的主要方向——‘助老’和‘助学’。目前我们开展活动的经费均是自筹,尽管所能做的还比较有限,但我们相信随着义工社的逐步壮大,会有更多志趣相投的义工们加入进来,我们能做的也会更多。”据悉,“丹阳爱心义工社”的公益“初”体验也得到了市检验检测中心机动车灯具党支部和优密眼贴的大力支持。

(尹媛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