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节——一路走来,师恩难忘

核心提示: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明天就是第33个教师节,你最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也许,千言万语,种种诉说,都离不开这一主题:师恩难忘,节日快乐!

编前语: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明天就是第33个教师节,你最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也许,千言万语,种种诉说,都离不开这一主题:师恩难忘,节日快乐!

今年,省丹中共有9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教师节前,北京电波祝福母校老师

本报讯  师风化雨,桃李芳菲。九月的天空飘溢着金秋收获的气息,在这如诗似画的季节,迎来我们每个人都感恩的日子——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为感谢母校培育之恩,2017年省丹中6名考取北京大学和3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同学从千里之外的北京,为母校所有老师送来一份特别的感恩“礼物”。

“进入大学已经有半个月时间了,我们早已经开始了军训,对外联系并不畅通,所以就提前给老师和母校送上祝福了。谢谢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非常感谢学校能为我们开辟这样的道路。虽然离家乡远,但是我们都相信在丹中的四年是收获满满的四年,丹中是我们扬帆起航的地方……”一句句简短的祝福语化成短信传到了老师们的手机中,道出了正在清华大学军训的荆睿、尹凌峰、王忆雪三位同学的高中感悟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一句句感恩的话语中,有北大学子陈杜钰对老师和母校的思念之情:犹忆往昔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今虽咫尺千里,任未忘记。分别数月,梦中依然能出现你的身影,你那辛勤的汗水依然在脑海浮现……有北大学子吴一鸣、潘舒婷和王启盼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诚挚地感谢所有教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感谢所有奋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你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而不求回报,你们是无私的,更是快乐的……也有北大学子刘添翼和郭心璇对老师和母校的诚挚祝福:祝愿你们的心血能栽培出满园的桃李!同时祝愿丹中能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一句句祝福和感恩,同时也是一份成绩单。今年省丹中再创佳绩,共有9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赞美之辞无需多言,感恩之心却需释怀。“收到他们的短信我们都很感动,有句话说‘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不仅仅是他们,我们丹中的许多学生都做到了,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再创佳绩,展翅高飞吧!”省丹中创新班一位老师笑着说道。(陈晓玲)

从教39年,一家三口都曾是她的学生 

本报讯 张腊娣今年73岁了,老家是延陵的,她18岁开始当老师,曾是延陵中心校的一名小学教师,从教39年桃李满天下。虽然退休后,她将自己大部分精力用于协助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帮助社区组织活动上,过得很充实,但是每逢教师节,她依旧会想起多年来自己教过的那些学生,最让她记忆深刻的便是在自己手中上过学的一家三口。

张腊娣告诉记者,去年时,一名叫宋明华的女士四处问询最终联系上了她,原来,宋明华是她几十年前教授的一名学生,他们组织学生聚会,希望张腊娣能够参加,张腊娣去参加了这次的学生聚会才知道,宋明华和当年的同班同学朱龙结婚了,而这两个学生都是当时班级上成绩拔尖的学生,宋明华和朱龙告诉张腊娣,他们的儿子朱坚也曾在她的手上读一年级和二年级。

得知这个消息,张腊娣很是欣慰,因为时隔几十年,一家三口人对她的印象仍旧深刻,见到她时,就像见到了亲人一般。“我从教39年都是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我认为,孩子的基础教育是最重要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张腊娣自觉身上背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她告诉记者,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学前班和幼儿园,孩子们直接上一年级,很多的习惯需要在这两年间改过来,学习基础也需要打坚实,在她教授的两年里,宋明华和朱龙的成绩很好,两人青梅竹马,上完小学还一起上了初中,最后二人恋爱结婚生子,现在二人自己经营一家企业,家境很好,这让张腊娣很欣慰。

和宋明华一家人的情况相似,很多她教过的学生结婚后,孩子也在张腊娣的班级上学。“我记得,在我即将退休的那一年,还正好遇到两个学生的子女在我班上上课,能教两代人,我很有成就感。”张腊娣笑着说道。

48岁那年,张腊娣的爱人生病去世,自那以后,她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将三个孩子养育成人,虽然辛苦,但是几个孩子都很听话。退休时,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于是张腊娣便搬到了北草巷居住。如今,张腊娣已经退休十多年,退休后的第二年,她就成为了白云街社区的一名小组长,也就是现在的网格长。15年来,张腊娣一直扎根在社区的各小区里,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了社区众多活动的组织者和负责人,但是居民们仍旧亲切地称她“张老师”。

已经离开三尺讲台多年,但张腊娣在生活中,还一直以一名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说:“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教授的是哪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都要时刻谨记师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误人子弟。”  (李潇)

一路走来,师恩难忘

58

我曾想过做一名教师,不为其他,就为最初的崇拜与感恩。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山坳里的学校上的,日子的苦楚自不用说,走上几十里的山路也是常事,那时候,学校里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穷苦家的孩子,而我,则是家里穷得几度休学的一个,父母为了几个孩子上学,在我三岁时便外出打工了,家境的贫寒,让两辈人在不同的地方受苦,也都在不同的领域和未来短兵相接。

我是幸运的,升入初中后,便遇到了“伯乐”。我是那种成绩拔尖、话少、守规矩,自负又自卑的孩子,或许也正是这种“乖乖”的性格,赢得了老师的好感。犹记得初一的英语老师龙晓玲,在那个年代,她算是不折不扣的美女,而于我来说,她像是一个姐姐。一个月固定的生活费让我的吃穿很是拮据,有时候买了文具用品后连续几天便会减餐。记得有一次,同学们都去吃饭时,我只能在教室里继续看书,这引起了龙老师的注意,她了解了情况后,立即给了我10元钱,相当于我两天半的生活费。她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学生,高喊“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她用多次诸如此类的“鼓励”让我奋进,那时的我自知无以为报,于是便更加努力学习,并告诉自己,以后如果做老师,也要做这样一个有水平又有温情的老师。

到了初二,因为分班调整,龙老师不再是我的英语老师,但每次遇到难题,我仍会请教她,她也很热情地帮我解决。初二和初三,我又遇到了李本华老师,这两年间,父母没在身边,他充当了我的老师和父母的角色。他不仅时常带着我到他家吃饭,而且还分出一间卧室,让我住在他家,又不知疲倦地辅导我的物理和化学,经过一年,我的物理和化学在全校名列前茅。

高中生活和初中完全不同,学校不再是山坳里的学校,我一度以为老师也不再是以前的老师。在平平常常又艰苦的学习生活中,熬到了高三。高三的时候,我又遇到了对我影响深远的班主任老师哈康进,他不是那种纯阳刚或纯温情的人,他会在无声无息中给你帮助和指导。这个阶段的我,在对成长的认识上有了一个重大的进步,那就是我要试着用成人的方式去考虑和处理问题。他教会我,没有谁天生就是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他的“学习成绩是你自己的,命运也是你自己的”“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心穷透了,谁也没法救你”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善于构筑学生自己内心最强大的自己,变被“鞭策”为主动“耕地”。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被灌输的人,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向徘徊在及格线上、排名中下的政治历史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以至于在高考中,文科综合在全班中名列前茅,我也顺利被重点大学录取。大学及工作后,我仍旧遇到了不少“贵人”,有的给我人生的指导,有的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撑,有的一路激励我站起来,往前走……他们成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老师”。

现如今,在职场的风浪里随波逐流,我终究未能成为一名教师,但是我心中依旧留存着那个教师梦,依旧时常怀念学生时代的老师,时常想起职场中遇到的给我指引的“导师”。我知道,尽管没有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但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要带着那种感怀与感恩,铭记他们曾教给我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负重前行。

我常感念于人生中每个阶段的“老师”,正是这些“老师”,指引着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黎言)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