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元在为村民量血压。
8月28日,被阳光烘烤着的丹阳,空气中透着阵阵闷热。在开发区张巷村卫生服务站里的陈金元,正在为病人量血压、测血糖、配药,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屋里有一台吊顶风扇在呼呼转动,但却无法阻挡他额头上汗珠的滴落。
每天早晨7:20时,陈金元就到卫生站上班了,这所面积不大的卫生站,承担着全村近2900名村民的医疗保健。每天平均都有十几名村民来卫生站求诊,忙碌的时候,陈金元和同事常常会延迟下班。
197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陈金元走上了乡村医生岗位。起初,面对这位新来的乡村医生,不少村民并不信任,因此在陈金元坐诊伊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他看病,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边学习边工作,尽可能地多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陈金元经常到镇级卫生院、市级医院找老师虚心求教。与此同时,他还学习了中医,旨在针对村民日益增长的中医需求。
“身为医生就要对患者负责,时刻做好出诊准备。”从医40多年来,陈金元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处事原则。一次,正在吃晚饭的他接到了一村民的电话。原来,该村民因为身体不舒服,在下班时间到卫生站找他看病,没见他的人影便打电话给他,接到电话后,陈金元立马赶往卫生站,给村民进行了诊断。为了方便及时出诊,他还带了装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以及止疼、退烧、急救等药物的药箱回家,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村民家中,给对方做基础检查。为了给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看诊,即使村民家离卫生站有四五里远,陈金元仍旧坚持出诊。
其实,给病人看诊的陈金元,自己也是一名病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他需要长期吃药控制病情,但一旦忙起工作来,他就常常顾不上自己了。一次,为了给前来就诊的病人看病,陈金元一直忙到了中午12点,也许对常人而言,晚一些吃饭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他而言则容易低血糖,当时,感觉浑身无力的陈金元仍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才掏出携带的饼干吃了几口补充体力。
去年,我市开始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张巷村也是试点村之一。“现在的试点主要针对村里的高血压病人和糖尿病病人。”陈金元介绍说,病人与村卫生室签订了家庭医生合约,即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签约后,卫生室将对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连续、经济实惠的基本医疗服务,病人可享受到由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首席医生、卫生室签约医生开展的慢性病联合诊疗,让他们在自己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个性化专家的就诊服务。
“从我们村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为病人进行联合诊疗180多次了,效果很好,村民们都很欢迎。像我们村里70多岁的村民仰云川,多年前就患有高血压,但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经过专家医生的联合诊疗,现在他的病情已经平稳多了。”陈金元表示,今年张巷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有了“升级版”,在可签约人群和提供服务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提升:“现在只要张巷村村民有需要,都可以和我们卫生室签约,我们也会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有些村民身体很健康,那我们就为他提供健康检查的服务套餐,有的村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我们就为其提供相关疾病的诊疗服务,有些年纪大的村民担心患肿瘤,那我们就定期为其提供肿瘤筛查服务,并且对于已签约的村民,我们在相关检查费用的收取上也有不小的优惠。”
经口口相传,陈金元的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一些外村甚至城区的百姓,也会专门来卫生站找他看诊。从青春年少到年过花甲,在乡村行医的42年里,陈金元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汗水,却也用自己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守护了村民的健康,收获了村民的尊重、信任与依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描绘了四十二载光阴的不凡与坚守。
(束丽娟 丽娜 蒋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