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架起市民、农户、经营商“直通桥” 拎出一只现代多功能“菜篮子”

核心提示: 南环桥市场不断创新,编织构建现代多功能“菜篮子”,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引领作用的一级批发市场,确立“龙头”地位。

  南环桥市场全景

南环桥市场全景

□苏报记者 尤薇

“菜篮子”建设

1997年,占地63亩,综合成交量23.1万吨,综合成交额3.5亿元;2016年,占地400亩,综合成交量235.08万吨,综合成交额241.11亿元。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流水账”数据显示,市场目前有经营商户约3600户,摊位6420个,日均人流量6万人次、车流6000辆、货流6000吨、现金流6000万元。

东西南北汇于“一篮”。伴随着城市扩容,市民生活水平提升,南环桥市场20年成交量增长10倍,蔬菜批发日均交易量2700吨、水产品600吨、鲜肉2500头、畜禽3万只,分别占城区消费量的90%、80%、70%和70%,南北干货、豆制品、冷冻品等达万余种,筑起我市最大“菜篮子”的坚实“底座”。

南环桥市场不断创新,编织构建现代多功能“菜篮子”,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引领作用的一级批发市场,确立“龙头”地位。

编织保供稳价“菜篮子”

架起市民、农户、经营商“直通桥”

实录

昨天上午,南环桥市场内熙熙攘攘,家住东港新村的徐阿姨老夫妻俩,手里提着的购物袋内,大排鲫鱼青菜萝卜等品种丰富。“新鲜实惠”,她喜滋滋地说,每天都到市场“批发”采购,除了自家外,还承包儿子一家的“小菜”采购。

“我每年通过南环桥市场销售6000吨白萝卜”,市场商户周玉英介绍,她在泰兴承包近千亩地,种植白萝卜进市场直销,省去了中间环节。

一只“菜篮子”,架起市民、农户、经营商“直通桥”。据统计,市场每天上市的蔬菜品种保持在80到100个左右,品种全、周转快,批发价在长三角地区同类市场中保持中等偏低水平,周边上海、无锡等市场也纷纷前来进货,辐射半径达100公里以上。在保障市场供应、调剂市场余缺、稳定经营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延伸

“菜篮子工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发挥市场保供稳价、丰富市民“菜篮子”作用,不断凸显公益性功能,南环桥市场“走出去、引进来”,每年组织业务部门、骨干商户分赴国内产区主动对接,择优选择无公害基地签订蔬菜产销协议。在稳定苏南地区、苏北大丰、山东苍山等重点基地基础上,近年来又相继拓展了河北张北、内蒙古赤峰、甘肃兰州、湖北孝感、福建漳州、云南昆明、海南海口等地,保障市场货源的稳定,有效补充苏州市场春淡、伏缺阶段的蔬菜供给。

市场不断调整优化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通过创新产品供给,为市民提供更丰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春季蚕豆、春毛笋,到夏季百合等季节性较强品种,在苏州上市时间、销售,走在长三角地区同类市场的前列。大多数品种通过产地轮换,一年四季“不断档”,如苏州人喜爱的新鲜茭白,产地从本地发展到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消费者可以从4月一直吃到11月。

为吸引各地农产品进苏,市场推出多项优惠措施,每年拿出近300万元对市场商户进行奖励;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80多个,联结种植、养殖基地面积超过75万亩,极端气候下的保供能力大大增强。去年初“世纪寒潮”突袭,与市场签订《应急保供协议》的48家市场商户,按照协议调运货源进场,日到货量比平时增加近二成,充足到货量平抑了菜价。今夏连续高温,蔬菜日到货量不减反增,受市场监测的14个蔬菜品种批发均价稳定在每斤0.88元到1元,与去年7月均价基本持平,保证了“伏缺”期间不缺菜。

编织安全健康“菜篮子”

全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实录

从蔬菜到水产、鲜肉、豆制品,在南环桥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内,检测人员每天对不同批次的农副产品精心检测。据介绍,市场对进场蔬菜坚持每车必检,其他农副产品入场实行索票索证安全监管,并实施定期与随机抽检。去年市场全年检测142381批次,检测项目包括农残、兽药、食品添加剂等,检测出不合格78批次,占比0.05%。清退至厂家50批次,销毁28批次。政府进场法检抽样600多批次,未发现不合格项目。

延伸

为了给市民拎出一只安全健康“菜篮子”,南环桥市场加强质量监管,落实准入制度。2000年市场就建立了检测中心,开展食品安全检测,经过十多年发展,检测范围不断扩大。

“建设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南环桥市场作为全市农产品交易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为了给市民餐桌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加大投资力度,对检测设备进行升级更新,重新添置全自动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兽药残留检测仪、新型农药残留检测仪等。

今年6月,市场新添置的检测设备全部投入使用,农产品检测实现全覆盖,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检测中心每日将农产品产地证明、检测信息录入政府平台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场内质量安全,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市场和监管部门提供风险预警,保证问题农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

编织信息智能“菜篮子”

开创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链新模式

实录

园区、高新区等不少社区的居民,买菜可享受预约订购、定量包装、净菜配送、平价直销。2011年,市场创办了南环桥农产品社区配送店,打通农产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市场已建成63家社区配送店,惠及社区居民10万户以上。配送店提供近300种农副产品,蔬菜价格低于市物价局公布市场均价的20%。随着“食为天”生鲜电商平台的建立,市场积极开展“线上订购、线下配送”各类生鲜农产品业务。

延伸

为了给市民拎出一只“信息菜篮子”,南环桥市场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走上内涵增长之路。在相关部门扶持下,市场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批发交易从现金逐步过渡到电子交易结算,并向移动互联App电子结算系统转型。

2012年,市场管理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数据中心平台、配送管理系统等九大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完成。通过逐步完善电子结算,实现食品追溯系统与电子结算相结合、现金流与信用卡相结合,信息发布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相结合,批发交易与产业基地相结合,城市冷链配供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冷冻仓储与恒温保鲜相结合。

去年市场蔬菜交易推广使用电子结算App系统,在WiFi环境下,只需配备交易用PAD、秤具、单据打印机,即可完成交易。今年,市场对蔬菜、水产、冷库、检测等已建成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交易一卡通结算,为生产基地、市场经营户、采购商提供溯源及交易行情等服务,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好基础,保障质量安全。

据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新鹤介绍,随着苏州城市不断扩容,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南环桥市场将继续开拓创新,目标是建设一个满足市场供给、保障食品安全、流通便捷迅速、体现城市形象、贯通“线上线下”的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园。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