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火车站猥亵女童案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名年轻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名小女孩实施猥亵,该事件曝光后,不到24小时就在网络上被转发超过14万次,儿童性保护教育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热议。这也让不少孩子的父母陷入了沉思:到底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对于性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家庭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家长又该如何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
◆陈晓玲 冷玲玲
“隐秘”的现状
身边不乏性骚扰或性侵事件 性教育开展却慎之又慎
记者从市法院了解到,我市也不乏未成年人被性侵或性骚扰的案件。今年以来,市法院共受理了8件性侵类刑事案件,其中4件涉嫌猥亵儿童罪,其中有一位受害儿童被同一人猥亵五次之多,最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考虑到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此类案件一般都采取不公开开庭的方式。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眭花琴告诉记者,我国对性骚扰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只有针对强奸妇女和猥亵妇女儿童的规定,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2013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达到10782起。那么,面对这样令人心碎的事实,我们是不是不让孩子接触陌生人就可以了?其实,更多的性侵或性骚扰发生在熟人之间,施害者可能是邻居、亲属、老师,甚至是家庭成员。近年来,在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作案比例都很高,最高的一年占87.87%。
眭律师还表示,认识和预防不足,是未成年人被性侵或性骚扰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我们常常说对此类问题要“防治结合”,“防”甚至比“治”更重要,我国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近九成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如果家长能及时给孩子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当家长还在谈性色变、对孩子好奇的问题含糊其辞的时候,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耿振美表示,性侵或性骚扰给未成年人会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甚至产生持久的伤害记忆,影响未来的交友和婚姻,“我觉得预防很重要,也就是性保护教育,而如果一旦遇到意外,最好寻求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帮助孩子做创伤辅导,对于家长来说要做到无条件的陪伴,不在孩子面前灌输负面信息,或者传统意义上的观念。”
谁来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很多家长也寄希望于学校,但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学校在这方面基本还是空白,有涉及的内容也只是初中生理卫生课上关于青春期卫生的,基本都是学生自学,老师很少讲课。不过关于女学生经期生理卫生,有的学校会组织老师适当讲解。
家长们的尴尬
想和孩子开口谈有点难 多数家长曾用假话搪塞性话题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仍然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这也就造成了家长们一方面觉得性教育十分重要,一方面却选择对此避而不谈的现状。面对性教育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多数家长认为:“这方面没什么可讲的,也不好意思讲。随着孩子长大,慢慢就会明白了。”
今年,马女士把自己年满4岁的女儿瑶瑶送进了小区附近的一家民办幼儿园。没想到第一天放学回家后,瑶瑶说什么都要站着小便,当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后,委屈的瑶瑶含着眼泪说:“帅帅就是站着小便的……”听到女儿的话后,马女士很是惊讶,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最后还是站在一旁的外婆说“咱不学帅帅”拉走了瑶瑶,帮马女士解了围。
瑶瑶口里的帅帅是对面邻居家的小男孩,由于两个孩子的生日接近,自懂事起就在一起玩,当天也是两个人一起去的幼儿园。“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跟别人不熟,肯定是干什么都跟着帅帅,所以估计可能是看到了帅帅站着小便,回家后便也要学着帅帅的样子。其实当时我特别想跟孩子说,你是女孩,帅帅是男孩,你们不一样,你不能学他站着上厕所。可是我特别害怕,女儿要是接着问我‘我和帅帅哪儿不一样’,我该怎么回答。”面对记者,马女士坦言,面对4岁的女儿,她当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
家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在幼儿时期提出的一个相似的问题:“我从哪里来?”面对一脸认真的孩子,顿觉尴尬的父母多数会用假话去搪塞孩子:“从垃圾桶捡来的”“别人家不要送来的”……也许父母的答案会有几十种,但真正愿意直面问题的家长并不多,“不是不愿面对,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孩子的家长。多数受访家长表示,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关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绘本、刊物或是电子图书不算少,所以如果真想给孩子讲,很容易找到“教材”,不过就是不太好分辨哪一种最合适。此外,家长们对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性健康教育,但对于家中孩子若遇到性侵或性骚扰,很多家长表示会慎重考虑要不要报警。
心理专家来支招
性教育家长和孩子都要学 这些方法或许对您有用!
有句话说:你嫌性教育太早,但是恋童癖永远不会觉得你孩子小。很多家长抱着“孩子还小”的想法,准备等孩子大些再进行性教育,殊不知到那个时候很可能为时已晚。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最难过的一关,是自己那份成人的羞耻感,传统的教育和理念,让不少家长耻于说性。但一定要明确的是:教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耿振美表示,孩子性教育越早越好,同时,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性教育。她总结了四点进行性教育的方法:
1、教会孩子男女有别。在孩子主动开口询问之前,家长就可以先告诉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名称以及它们的功能,告诉孩子男女之间的差异。如借助洗澡的机会,就可以帮助孩子辨认身体部位。
2、告诉孩子身体不可侵犯。在孩子了解了身体部位和男女的差异后,要进一步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属于隐私部位,是别人不能碰的。小背心、小裤衩遮盖的部位就是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看或者碰的地方,自己也不要去看或是碰别人的隐私部位。同时也要向孩子解释,医生、护士或是家庭成员有时会接触你的隐私部位,但这样的接触会告诉你原因,还需要征得你的同意。
3、教会孩子与人沟通。告诉孩子,发生以下这些情况,一定要告诉信赖的家人和老师:有人看或是碰了你的隐私部位;有人给你看或是让你碰了他们的隐私部位;有人给你看了带有隐私部位的图片或是电影;有人对你做了奇怪的事或是你觉得奇怪的事。同时还要跟孩子强调,触碰隐私部位不是游戏也不是秘密,如果有人和你说这是在玩游戏或是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一定要告诉家长;如果有人威胁你(比如:如果你敢说出来就把你怎样怎样、不许告诉别人这类的话),也一定要告诉家人,告诉孩子大人会保护你,这不是你的错。
4、教会孩子保护性别隐私。在孩子还很小时,就需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比如在私密的空间换尿布、避免穿开裆裤。当孩子大一点可以自己上厕所、洗澡、换衣服时,要告诫孩子做这些活动时,其他人不能冒犯。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其他人在上厕所、换衣服、洗澡时,你也不能冒犯。
家长其实比孩子更需要性教育,要从行为上保护孩子,正确引导孩子。
1、不要强迫孩子和别人亲密接触。想想你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强制孩子和别人接触,比如把孩子放到别人的手中或怀中:“让阿姨抱一个吧!”孩子不愿意的时候,还强迫孩子:“没事没事,这是妈妈的同事呀。”还有人会想,老人就是喜欢小孩子,抱一抱亲一亲能乐呵好久,难道让孩子稍微委屈一点也会这么严重吗?可是,如果家长一味强调用身体的亲密接触来表达热情,其实是在暗示你不让别人抱抱亲亲的话,别人就不喜欢你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想:如果不让人抱抱亲亲,老师、叔叔、伯伯就不喜欢我了。这完全是给熟人作案打开方便之门。要时刻记住,孩子的身体是属于他自己的,他对亲密接触有一票否决权。而且,也应该告诉孩子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你有权拒绝亲密接触。
2、建立界限和隐私的尊重。宝宝3岁以后,父母和异性孩子相处时就要开始逐渐建立界限,注重孩子对隐私的认知,并开始教育孩子人跟人之间接触的度在哪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慢慢停止异性亲子共浴。一般来说,女儿3岁以后,就不适合和爸爸一起共浴了,妈妈和儿子的共浴可以延长到5~6岁。分床睡,从性教育的角度,孩子在3岁左右可以分床睡。尊重隐私,对孩子要建立起隐私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要建立界限,互相尊重隐私。
3、性教育,绝不仅仅是性知识的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但要告诉孩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更要教会孩子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在异性面前的相互尊重。父母首先需要做到: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裸体,或穿内衣裤走动;上厕所洗澡要关门;尽量不带孩子去异性公厕或澡堂;避免不恰当的亲昵,比如和异性父母舌吻,亲孩子胸口等。除了教育,家长也要有充分的监护意识和能力,要认识到孩子可能面临的风险,规避孩子可能遇到的性侵隐患,能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判断孩子是否有遭遇性侵的可能。
我们期待执法有力,期待这些犯罪分子能得到应有的制裁。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肯定不能只依赖社会的力量。我们孩子最需要的,是获得辨别的能力,是拥有拒绝的权力,是父母及时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