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伏天终于结束,今天又是处暑,处暑也被认为是“出暑”,按理说炎热天气就此要“拜拜”了,爽爽的秋天就快要到来。可是,为什么开车时感觉阳光更刺眼了?还有许多人出门前,拿出防晒霜涂了又涂仍嫌不够,还要带上遮阳伞,戴上墨镜?气象专家透露,出伏过后,这阳光的威力是一点也没有减弱,对人体的“杀伤力”甚至还有些增强。
面对伏天结束还不肯谢幕的“高温君”,要注意些什么?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孔志平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气候季节划分标准,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或等于10℃”,照此标准,我市常年的“入秋”时间多出现在9月下旬,在此之前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仍处在夏季。伏天的结束只意味着盛夏要和我们告别,距离夏天结束则仍有时日。由于副热带高压还是比较强势,暑热仍然会出现。伏天过后还有高温并不罕见,在往年,丹阳到了9月上旬还出现过高温。只是与盛夏时节有所区别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根基没有那么稳定了,有高温,也会有对流性降雨。
可是,为什么现在的阳光看起来反而比前阵子更强,开车时也感觉更刺眼了?孔志平介绍说,出伏后的暑热主要体现在光照上,随着光照增强,气温会迅速上升,因空气中的含水量变少了,透光度好,光照更加充分,所以看上去更刺眼,这段时间,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晒工作。当然,出伏后夜间相对会凉快一些,不用开空调,开窗吹吹风就很舒适了。
(云波 溢真)
网友评论